国产极品粉嫩在线播放,国产美女精品视频线播放,亚洲 最大 激情 欧美 在线,日韩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

英媒:全球經濟動蕩不應歸咎于中國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16-01-26 16:59:49

英媒:全球經濟動蕩不應歸咎于中國
 
2016年1月19日,安徽省淮北市,秋艷服裝廠的女職工在生產車間內加工出口到東南亞地區的服裝產品。(圖片來源:東方IC)

中國日報網1月26日電 英國《衛報》近日刊登了韓國經濟學家張夏準(Ha-Joon Chang )的署名文章,闡述其對2016年開年全球經濟走勢的評論,并強調,目前全球經濟形勢的動蕩,并不應該歸咎于中國的經濟放緩,部分發達國家拒絕改革經濟結構而催生的資產泡沫,或許才是全球經濟動蕩之源。全文翻譯如下:

美國股市剛經歷了史上最糟糕的新年開端。同時,歐洲及日本股市分別下跌10%和15%;中國股市延續著向下的勢頭;油價跌至12年間最低,反應出世界范圍內經濟普遍下滑。

據最近主流經濟界論調所言,2016年,全球經濟將完全從八年前的經濟危機中恢復。美國將實行財政保守主義和促進商業的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提供就業機會,引領此次經濟復蘇。2015年,盡管夏季受到中國股市波動的影響,美國股市依然創新高。這也反映了全球經濟正蓬勃發展。去年10月,美國失業率已經從后危機時代的高點10%下跌至5%,基本與經濟危機之前持平。12月,美聯蓄九年來首次上調利率,以顯示美國對經濟復蘇的信心。

英國與愛爾蘭的經濟狀況稍遜于美國。雖然相較美國,它們受經濟危機的打擊更大,但經濟復蘇速度卻很緩慢。因為它們一心一意堅持正確的方針政策,盡管這些政策可能并不被看好。這兩個國家削減開支,關注福利支出過度問題,增加就業機會。通過這些政策,人們越發意識到不能夠僅靠政府補貼生活。他們沒有放棄恢復經濟,亦不過度限制財政部門。

通過接受有效的財政紀律,變革勞動力市場以及減少商業法規,歐洲大陸經濟最終有所回升。世界經濟看起來已開啟了完全恢復之旅,至少富裕國家是這樣。那么,問題出在哪里?

提出這一論調的人現在正把即將來臨的經濟困境提前怪罪給中國。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正是其中帶頭人。他警告稱,本月由于中國貨幣貶值及油價下跌十分顯著,經濟形勢可能受到“新一波危險因素的沖擊”。他暗示道,如果經濟復蘇終止,一定是中國沒有管理好本國經濟。

毋庸置疑,中國的確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中國經濟只占世界經濟的2.5%,而現在這一比例大約是13%。然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世界的影響不應該被過分夸大。2014年,美國(22.5%)、歐元區(17%)及日本(7%)三者經濟總和約占世界經濟的一半。除非你是一個只能向中國出口初級產品的發展中國家,否則你就不應將本國經濟低迷歸咎于中國經濟下滑。

實際上,自2008年以來,北美和西歐從未有過真正的經濟復蘇。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5年年末,20個國家中有11個國家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的人均收入(以本國貨幣表示)低于前危機時期的最高值。而對于奧地利,冰島、愛爾蘭、瑞士及英國五個國家,這一差值更高,約在0.05%(奧地利)與0.3%(愛爾蘭)之間。只有在德國、加拿大、美國及瑞典這四個國家,人均收入比前危機時代的最高值要高。

即使是在四個國家中增幅最大的德國,在2008年的峰值與2015年之間,人均收入增長率也不過是年均0.8%。美國增長率為0.4%,是德國的一半。而即使在1990到2010年間這所謂的“失去的20年”里,日本經濟依然保持每年1%的增長率。

更糟的是,大多數復蘇是由資產市場泡沫主導的,量化寬松中注入金融市場的資金。這些資產泡沫在英美最為顯著,在2013與2014年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2015年又繼續攀升。美國股市在去年5月份達到史上最高點,雖然夏季有一定下跌,但在12月份差不多又回到了相同的高度。英國股市去年4月份達到頂峰,但自此之后下跌了約四分之一。雖然英國目前通貨膨脹現象并不很嚴重,但還有另一項需要面對的問題,即房地產市場泡沫,其價格比2007年前危機時候的峰值還要高出7%。

如此看來,目前的經濟動蕩主要是由富國經濟變化引起的,尤其是英美兩國。2008年經濟危機后,他們拒絕從根本上改革本國經濟結構,因此他們引導經濟復蘇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另一套資產泡沫。兩國政府及財政部門大談這種疲軟的復蘇,認為其卓有成效,并宣稱巨大的泡沫是保持經濟健康的一種措施。

不管近期市場動蕩是會導致經濟連續下滑還是驟然崩潰,這都說明了富裕國家們浪費了七年,一直在運行一種破產的經濟模式。在事態進一步惡化之前,我們必須用另一種模式來代替它。這種模型里,財政部門需更加簡化,更具耐心;財政刺激與技術刺激帶動經濟投資;設法減少不平等現象,以求在不增加債務的基礎上維持需求。

這些都不易實施,但我們必須明白,如果不這么做,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會長久生活在低增長、不穩定、低迷的生活狀況中。

(編譯:劉蒙霏 編輯:齊磊 審校:涂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