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月17日電(記者 田阿萌)16日,央行在官網發布了八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
央行表示,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突破工業轉型發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瓶頸,推動金融業增強服務能力,支持工業加快轉型升級,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2月14日聯合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從加強貨幣信貸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提高資本市場、保險市場對工業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工業企業融資機制創新,促進工業企業兼并重組,支持工業企業加快“走出去”,加強風險防范和協調配合等六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工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的具體金融政策措施。
央行指出,《意見》堅持把握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與防風險之間的平衡,注意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緊緊圍繞工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提出了重點支持的具體行業和領域,進一步明確了堅決退出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導向,積極引導金融創新緊密結合工業創新,著力改造工業發展傳統動能,積極培養工業發展新動能。同時,《意見》注重保持各類融資方式的適當“門檻”,著力形成優勝劣汰的篩選機制,有利于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為新常態下金融與工業共生共榮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和有力的政策支撐。
對此,民生證券固定收益部李奇霖表示,《意見》強調“對鋼鐵、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業中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繼續給予信貸支持,幫助有前景的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大于一切,對產能過剩工業部門有保有壓,不搞一刀切,維持差別化信貸政策,減輕了市場對去產能可能發生全局信貸大幅收縮的擔憂。
李奇霖還表示,文件提到“擴大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規模,拓展可交換債券、可轉換債券市場。積極發展綠色債券、高收益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等創新金融工具”。債牛背后有杠桿資金參與,但與股市不同,此次政策基調不在去杠桿,而是通過擴大供給,降融資成本。過剩行業信用風險收斂,過剩行業國有企業利差有望收縮;民營企業利差或繼續走擴,主營業務不清晰的民營企業首當其沖。一系列去產能政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與產能過剩行業的悲觀情緒,高收益債并非沒有機會。
以下為《意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