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7日電(田阿萌)又一部韓劇在席卷亞洲的同時,也在本土和中國贏得了高收視率和關注度。隨著2014年《中韓電影合拍協議》的正式簽署,中韓兩國在影視劇產業也正式邁入了大踏步式的合作期。
近年來,中韓合拍片呈現了一種火速升溫的現狀。2015年,中韓合拍片《重返20歲》、《第三種愛情》、《我是證人》等相繼登陸影市,而首部中韓同步播出的電視劇,也讓中韓合作再次進入了“蜜月期”,其背后錯綜復雜的多路資本也逐漸浮出了水面。
在如今一部“熱炒”劇幾近瘋狂的當下,無論是從商業角度還是“炒作方式”來看,中韓合作未來能否進入成熟的深入合作期面臨的挑戰或也不容忽視。
一部火熱劇背后的多路資本
火熱的一部劇背后,難免不被人提及其背后的資本投資。以近日某熱播劇為例,在其投資合作方中,中資民營影視企業的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該劇的制作方韓國電影行業巨頭企業之一的Next Entertainment World Co. Ltd(簡稱“NEW”)以及中方獨家播放渠道的愛奇藝都與華策影視有著關聯。
2014年8月,華策影視與愛奇藝共同出資成立華策愛奇藝影視公司,旨在為愛奇藝提供高品質的劇集、綜藝等豐富多元的互聯網內容,以及圍繞相關內容IP進行游戲、電商等全方位衍生品開發工作。作為國內影視制作行業龍頭企業,華策影視近年成功投資生產的《鹿鼎記》、《衛子夫》、《愛情公寓4》等經典大劇占據了超過15%的國內電視劇市場份額。
華策影視不僅是愛奇藝的合作方,也是制作方NEW的股東方。
2014年10月,華策影視斥資3.23億元人民幣投資韓國電影行業巨頭NEW,投資后華策影視將持有NEW公司15%的股權。據悉,本次交易是中國企業在韓國影視行業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交易完成后,華策影視正式成為NEW公司的第二大股東。2015年,華策影視又與NEW合資成立華策合新文化傳播(天津)有限公司,雙方各持有其50%的股權,共同進行電影、電視劇項目的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和小米的身影也在此次投資背后浮現了出來。在愛奇藝拿下該劇獨播權時,百度控股愛奇藝80.5%的股份,小米也曾以3億美元投資愛奇藝。
2011年8月和12月,百度以2.8323億元人民幣認購愛奇藝B股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2012年11月3日,百度收購原愛奇藝第二大股東美國私募資本公司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所持愛奇藝股份,正式成為愛奇藝控股方。2013年,百度斥資3.7億美元收購PPS,實現PPS與愛奇藝的合并。隨后,2014年11月,小米以3億美元入股愛奇藝,雷軍旗下順為資本也參與了此次戰略投資。
與此同時,華策影視也與百度和小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早在2014年,百度、小米就曾曲線入股華策影視,布局影視行業。
2014年10月9日,華策影視發布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向北京鼎鹿中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瓦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定增20億元。資料顯示,鼎鹿中原法定代表人為王湛,其同時也是百度公司副總裁。而鼎鹿中原公司大股東劉計平(持股80%)2000年即加入百度公司,目前為百度常務副總裁。同時,北京瓦力的法定代表人即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模式的成功或為中韓娛樂產業合作帶來新思路。
中資企業進軍韓國娛樂業的隱憂
其實除了華策影視與韓國影業巨頭NEW的合作外,近年來,中國資本進軍韓國娛樂業更是不斷涌現,幾乎韓國各大娛樂巨頭的背后都有著來自中國公司的身影。
2014年8月,搜狐宣布入股韓國娛樂傳媒公司KeyEast,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著名韓星裴勇俊之后的第二大股東,擁有公司37.5%的股權;2015年,蘇寧環球出資3億元人民幣收購韓國娛樂公司FNC22%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6年初,華誼嘉信宣布與韓國娛樂上市公司SIGNAL Entertainment Group簽署新股認購協議,擬以自有資金214.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797億元),獲得其12.62%的股權,并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
2016年2月,韓國著名娛樂公司S.M公司宣布,將與阿里巴巴針對中國市場的音樂事業以及電子商務展開合作,同時,阿里將收購SM公司4%的股份。
中資企業進軍韓國娛樂產業遠不止這些,而未來會否還會出現中韓合作的爆發期,目前尚不得知。要知道從上一部火熱劇《來自星星的你》到如今的《太陽的后裔》,已經暌違了3年之久。而帶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影視劇似乎也稍欠新意。從綜藝市場來看,雖然《爸爸去哪兒》與《奔跑吧,兄弟》都引進了韓國綜藝節目的模式,但難免有被帶上模式“復制”的“陰影”。
中韓合作同時面臨著本土化困難問題。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中韓觀眾存在文化差異,中韓之間在原創能力上也存在差距,而跨國合作的摩擦不能忽視的問題還有語言障礙、翻譯成本以及預算約束等。
或許,未來中韓合作仍需考慮正視市場和文化差異帶來的隱憂。
(編輯: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