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國日報網記者:家財在利用計算機算法篩選金融產品的時候,主要看哪些因素?人為因素占多少比例?篩選的時候,哪些因素占主導地位?
李翛然:家財在進行篩選產品的時候,80%的工作是基于風險角度進行的量化分析。換一個說法就是在損失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機器人顧問的產品選擇。但是金融市場畢竟不是完全信息對稱的市場,因此就需要有20%的人工調整和篩選。這里面20%的人工篩選就會有綜合評定產品提供方,資金管理人經驗,和業內口碑的評定。這樣,我們既可以避免大量的人為篩選造成的操作風險,也可以避免機器投顧在極端市場情況下的調節失靈。
6.中國日報網記者:怎么看如今國內的智能投顧領域的痛點和市場前景?
李翛然:整體來說,投顧領域包括家財面臨的最大挑戰仍是客戶的信任問題。客戶是否愿意接受風險優先的投資理念,是否接受獨立的投資顧問的服務理念并且支付顧問費用是整個投顧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考慮到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對風險意識的提高,專業的投顧服務也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而從投顧的服務模式來看,仍需看服務提供方或機構是否能伴隨客戶的財富變化從一而終的陪伴下去,是否會在重大金融事件發生的投資機會面前始終保持專業的服務。
從市場前景來看,智能投顧領域在中國目前仍是一個藍海市場,機器人投資顧問其實聽著非常神秘,實則非常簡單,就是將量化金融的理念融合家庭財富管理的特點進行調優。賣方金融的下一個領域一定是買方金融,好比消費市場,剛開始的時候是滿足基本需求,接下來就是消費升級。我們內部一直做好了十年磨一劍的準備。
(編輯: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