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云寶創始人李強,云寶CEO胡云華
云寶兒童智能機器人:氪空間第六期項目,產品將于5月底上線眾籌。
當兒童智能硬件市場被打上“萬億規模”標簽后,這里便成了創業必爭之地。而對于創業團隊而言,一方面,硬件涉及較復雜的產業鏈(坑多),而另一方面,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硬件是孩子用的,錢是家長付的,智能硬件到底解決了孩子的痛點還是變相成了家長的“管理”工具?
想明白了這些問題,李強團隊堅持做了云寶,一款兒童通訊娛樂管理全能助手(兒童智能機器人),一端軟件(手機端),給家長用,一端硬件,給孩子用。與其他兒童智能機器人或者其他智能硬件不同的是,云寶不僅僅是“陪護”,在筆者看來它最大的意義在于“交互”,在于孩子的自由選擇和家長的參與。
6個志同道合的創業奶爸
李強是前阿里高管,雅虎(中國)和口碑網的CTO。云寶并非他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但確是第一個由“心”出發的創業項目,作為一名父親,他想為孩子做點事情。正如前面提到的,孩子與家長生存在同一個空間中,但精神的世界卻完全不同,有一個不太溫情的詞叫“代溝”,實際則是不同年齡,不同時代喜好和需求的不同外在體現。
筆者也深知成人世界信息的泛濫,卻從未想過兒童世界信息是否匱乏,但李強卻非常認真的思考過了,他知道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喜好,孩子有社交需求,孩子同時需要父母的陪伴……當然,即便再多次的換位思考,一切仍處于假設和揣測層面,于是,他想做一件受眾為3-9歲兒童的工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可以社交,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目前,云寶核心創始團隊有6個人,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創業經歷,同時,6個人都是奶爸,既有對孩子深入的觀察和了解,也有在行業中深厚的積累。團隊中有的擅長機械控制和硬件供應鏈,有的擅長人工智能,有的擅長互聯網產品,有的在聲音圈有深厚的積累……在云寶,大家志同道合的往前沖,李強覺得很踏實。
不僅僅是硬件,而是“生態”
我們見到大多數智能硬件,無論它的身體有多靈活,軀體都是堅硬的材質,唯有聲音可以柔軟的傳遞信息,“我們要做兒童的語音互聯網入口”,李強這樣描述。因為圖像可能會“無意”中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他也不希望類似手機和PAD的屏幕“綁架”孩子,于是,云寶的切入口是聲音。
胡云華迫不及待的為我們展示了云寶的功能,以融合通訊、親子故事、智能問答為主的三大閉環:
融合通訊:孩子可以獨立通過語音讓云寶給家長、朋友(設備之間)免費撥打電話,發送語音信息。家長也可以在APP上查看孩子的通話和語音聊天記錄,同時可以通過視頻監控看到孩子在干什么。當然,目前孩子的好友由父母在手機端APP添加,以確保安全。
親子故事:一方面,孩子可以通過設備自主選擇聽故事,另一方面,家長和孩子可以通過手機端原創語音故事,從上傳到分享,這是一個交互的過程。“親子交流是一個剛需,父母更希望孩子聽著自己講的故事長大”,家長樂于上傳自己講的故事,語音大咖們(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鐘秋)也樂于把云寶當成一個開放的平臺,于是,在云寶平臺,聚集了一批原創IP。
孩子可以訂閱自己喜歡的內容(云自動同步到設備),可以直接向云寶發出語音命令,孩子們自己也可以在云寶上講故事,和父母共同留下關于聲音的成長記錄,好友間可以收到原創的語音通知,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更多互動。此外,孩子們還可以選擇收聽電臺,相比故事,電臺內容是在線的聲音源,系統也會通過“使用統計”功能做內容的智能推薦,同時也方便家長更為了解自己的孩子。
智能問答:通訊和故事等功能均為語音指令,也是云寶語音交互的重要體現,此外,孩子發出的語音指令不限于對故事和通訊的需求,換句話說,孩子的樂趣不僅僅于此,孩子的腦海中是天馬行空,他們想知道蜘蛛是不是昆蟲?世界上的第一個人類是誰?諸如此類的種種問題。
當孩子向云寶發問后: 云寶先是“聽到”這些指令,然后在腦海中(后臺知識庫)搜索自己的知識儲備,找到答案再回答,這個過程可以瞬間完成,像在用搜索引擎一樣,當然,云寶并非無所不知,當它尷尬的答不上來孩子們的問題后,家長們可以收到孩子的提問,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回答,孩子的朋友們也可以去回答,有“兒童版知乎”的即視感。
對于李強、胡云華團隊而言,云寶的定位是要做入口級產品以及由其衍生的商業模式,是一個生態級的入口,其中需要承載豐富的內容,黏住的是家長、孩子以及更多的內容產生方(包括教育機構等)。
未來,云寶的盈利模式除了硬件的售賣外,聲音內容的訂閱以及可能產生的商品和服務銷售的分成都有可能成為贏利點,后面的事情充滿想象。
“爸爸們曾經努力過。”這句話里包含云寶團隊的創業情懷,如今,在他們腦海中的龐大藍圖落腳在云寶的產品上,APP版幾經升級,云寶的硬件也經歷了無數次的小批量生產和迭代。下周,云寶將會眾籌上線,產品值得期待,最令云寶團隊期待的不僅僅是產品上線后的幾個月實現盈虧平衡,更是希望從內容到用戶需求,整個生態能夠得以良好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