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2016年5月23日電 /美通社/ -- 目前,全球經濟正處在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速也在放緩,鋼鐵、有色金屬、煉油、化工等大宗商品相關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迎來了發展、轉型、升級融合的時期,新舊增長動力轉換,大宗商品行業也發生了廣泛的深層次的變革。傳統的周期性行業普遍不景氣,大宗商品企業發展動力受到了明顯的影響,面臨著深入整合和去產能、去庫存的壓力。面對這樣的大背景,大宗商品資訊行業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后,同樣無法獨善其身,不得不站在了變革的十字路口上。
資訊行業起步晚作用大伴隨大宗商品景氣周期茁壯成長
我國大宗商品資訊行業起步于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回顧近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不難發現,這個年輕行業的前進軌跡與傳統大宗商品行業的周期密切相關。
邁入新世紀,世界大宗商品價格逐漸見底企穩,中國加入WTO,大宗商品需求出現高速增長,產能快速擴張,中國成為最大“買家”,中國經濟成為世界大宗商品價格的重要驅動因素,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尤其2004-2008年期間,在寬松的貨幣政策走向帶動下,一股前所未有的投資熱潮席卷中國,帶動有色金屬、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但由于機制不健全以及信息傳遞條件局限,大宗商品市場存在圈子經濟、市場投機、惡性競爭、價格不透明、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宗商品行業的健康發展。需求催生市場,剛剛起步的大宗商品資訊行業立足大宗商品資訊服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卓創資訊為代表的一批大宗商品資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伴隨互聯網應用技術的成熟,用資訊創造價值,幫助供應、生產、流通類等的企業規避風險,促進了市場透明化、信息化。
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大宗商品需求增速下降,市場主動權由“買方”向“賣方”轉變,雖然中國“四萬億”計劃刺激了經濟,釋放了需求,但是供需錯配、產能過剩、庫存激增等問題日益凸顯,市場波動加大、風險加劇。雖然大宗商品行業開始進入下行通道,但卻成就了大宗商品資訊行業的加速成長,并在2013年達到行業峰值。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服務產業客戶,資訊行業開始在輔助調控市場、建設信用體系、指導行業發展等領域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標桿企業異軍突起引領資訊行業發展
大宗商品資訊行業的初級發展階段,完整經歷了大宗商品從供應不足到平衡再到過剩的全過程。與此同時,資訊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在優勝劣汰中分化,優秀的資訊企業逐漸實現了從信息服務到增值服務,從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的轉變,并引領行業發展。
剛剛走過十二個年頭的卓創資訊,完美演繹了2004年以來大宗商品資訊行業的成長軌跡,憑借始終如一的“中立、專業、專注”,成為資訊領域的旗幟和標桿。十二年時間,卓創資訊仿佛踏準了市場每一個節拍,在她的發展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市場跳動的脈搏:從石化行業做起,逐步形成覆蓋能源、化工、農業、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全產業鏈布局,目前擁有673個專業產品網站,研究領域涵蓋近萬種產品;從單一的產品報價起步,逐步形成即時資訊、數據、常規報告、高端報告、增值服務、品牌服務六大服務體系;從基本的網上信息做起,先后開創手機短信、智能手機客戶端等服務先河,通過不斷的服務升級,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從服務產業客戶開始,逐步拓展至金融機構、商品期現貨交易所、政府機關、媒體、科研院所等,注冊會員達3,500,000家,實現幾何式增長……尤其卓創資訊與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等多個國家部委在價格監測、數據合作、宏觀調控、產業結構調整及供給側改革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為價格監測、社會管理等工作提供了真實、準確的數據和專業、深入的分析,成為資訊企業輔助創新和健全國家調控體系的典范。
在大宗商品貿易體系中,價格代表了經濟發展的趨勢,也對市場發展具有導向性的意義。因此,在大宗商品資訊行業中,“大宗商品定價話語權”一直被視作行業制高點,誰掌握了定價話語權,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作為中國大宗商品資訊第一門戶,卓創資訊在獨創SPAS估價體系、首創卓創指數的基礎上,在大宗商品領域內建立了扎實的市場基礎和品牌公信力,在國際貿易談判中,卓創資訊的定價基準和分析報告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權威性。依托自有的亞洲規模最大的大宗商品數據庫,卓創資訊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提供更加中立、專業、具有公信力的數據,打破了歐美資訊機構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壟斷。目前,卓創資訊已有超過50個產品的報價,成為國內外市場普遍認可和采用的定價基準,被眾多企業和機構廣泛應用。中國的資訊企業已經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參與者,并逐漸掌握“大宗商品定價話語權”。
大變革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資訊行業亟需轉型升級
近兩年,伴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疲弱和下行走勢,大宗商品資訊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快速轉變,目標客戶群體、市場需求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往的大宗商品相關的傳統業務萎縮,產業客戶流失,而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金融、投資、政府、機構等非產業客戶出現高速增長。非產業客戶相對于產業客戶的需求有明顯的變化,在資訊的廣度、深度方面要求更高,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同時部分產品和服務已經不適合現有市場,這就對服務大宗商品行業的第三方資訊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傳統的大宗商品相關行業的客戶自身也在積極轉變和調整,客戶群體的需求在升級。這些都要求資訊企業在服務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大宗商品行業轉型升級方面作出積極回應,同時適應新常態,謀求在行業整合期抓住機遇發展壯大,順利實現自身轉型升級。
面對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作為大宗商品資訊領軍企業,這在卓創資訊的發展中體現的尤為明顯。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卓創資訊深刻理解資訊行業對于大宗商品市場的重要性,確立了“卓創價格標桿,讓大宗商品交易有據可依”的新十年戰略規劃,致力于樹立公認的大宗商品標桿價格,指導和規范大宗商品交易;通過建立和規范行業標準化體系,培育屬于中國的價格生成機制和發現機制,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卓創資訊將原有的傳統工業思維轉換為互聯網思維,自上而下開展資訊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業務轉型、產品升級和結構優化,實現逆勢增長,2015年非產業版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0%,2016年至今同比增長30%,一系列積極的變革舉措為后期健康良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大宗商品資訊企業的轉型升級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