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4日電(信蓮)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4日報道,歐洲大型銀行從未隱瞞其縮小規模的努力,但從不太受關注的監管文件可以看出,這些銀行對美國業務的削減是如此大刀闊斧。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監管文件,巴克萊集團(Barclays PLC, BCS)從2013年底到今年年初將其美國經紀業務Barclays Capital的資產規模削減了43%。在同一時期內,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 DB)美國經紀業務Deutsche Bank Securities的資產減少30%,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 CSGN.VX)的美國經紀業務規模縮水了26%。
這些銀行都曾表示,會持續致力于美國市場,并尋求擴大其部分美國業務。但實際上,這些銀行整體正在收縮,原因是美國經營環境日趨艱難,監管要求日趨嚴格。
歐洲銀行的美國競爭對手也在收縮,但幅度較小。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 JPM)、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 C)、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S)旗下經紀業務的資產規模在過去兩年平均減少了8%。
監管文件顯示,上述削減資產的現象給證券融資帶來的沖擊最大;證券融資是向對沖基金等金融客戶提供短期貸款的業務。
全球銀行業已裁撤了數千個投資銀行工作崗位,這是其全面撤出風險較高業務計劃的一部分,撤出的原因是新的監管規定讓這些業務成為了更重的負擔,而且不利的經濟環境也使得銀行利潤減少。
7月1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針對外國銀行出臺新規,要求這些銀行在美國成立受美聯儲監管的單一美國控股公司。直到最近,許多外國銀行都一直確保其經紀業務在法律上獨立于其美國分支機構,這樣一來,其經紀業務可以避開金融危機后美聯儲對美國銀行業施加的杠桿和資本要求規定,盡管外國控股的經紀公司屬于華爾街最大市場參與者之列。
外國銀行紛紛表示,除了各自母公司在本國面臨的監管,該美國規則還對他們施加了又一層監管,這是對他們的歧視。
根據上述將在2018年逐步實行的美聯儲新規,大型外國銀行必須通過美聯儲的年度壓力測試,讓監管機構相信這些銀行有可靠的“生前遺囑”(living will)破產計劃,并滿足最低資本要求。
對于一家銀行來說,壓力測試程序可能耗資1.5億-2.5億美元。各銀行必須對數以百萬計的貸款和投資的風險敞口生成可靠數據。
德意志銀行是已經接受壓力測試的數家非美國銀行之一,因為該行擁有一家資產超過500億美元的美國銀行業務子公司Deutsche Bank Trust Corp.。過去兩年該子公司一直未能通過每年的壓力測試。到2018年,德意志銀行的整個美國業務部門將接受壓力測試考驗,屆時新建美國控股公司資產超500億美元的其他外國銀行也將參加,這些銀行可能包括巴克萊、瑞士信貸和瑞銀集團(UBS Group AG)。
未能通過壓力測試的銀行會受到利潤匯回母公司方面的限制。
外國銀行還需在2017年7月之前向美國監管機構證明,如果陷入無力償債境地,他們有可靠計劃能在無需政府救助的前提下讓新成立的控股公司破產。
定于2018年實施的資本新規將要求外國銀行的美國業務部門滿足最低權益水平要求。他們可以通過從投資者處融資、保留更多利潤或縮減資產來實現。
巴克萊已縮減資產。截至2015年年底,其美國經紀部門Barclays Capital的資產規模已從兩年前的3,040億美元減少至約1,720億美元。盡管如此,巴克萊首席執行長斯特利(Jes Staley)上周表示,該公司的美國業務仍保持強勁,2016年上半年美國業務收入占投資銀行業務總收入的比例高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