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016年10月13日電 /美通社/ -- 如今的“西安國際內陸港”將和上海自貿區地位一樣,成為又一個投資和貿易的追逐區域。這對當下苦于尋找市場、苦于產品輸出、苦于轉型中的中國企業來說,將是重大的機遇。作為西安民營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 -- 西安邁科金屬集團(以下簡稱“邁科集團”),為中國企業提供一個輕松入駐“西安國際內陸港”以及中國企業的西進戰略平臺 --“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
基于集團堅持以大宗商品貿易為依托,以交易市場電商服務平臺為載體,以金融服務和市場服務為核心,由傳統貿易型企業向商品金融服務商轉型的發展戰略,2011年,邁科集團以高達20多億人民幣的投資規模,聯合西安國際港務區,在區域內破土了當時還叫“中國中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項目,5年后的今天,這座總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的建筑群落地。現在,該項目名稱被易為更簡單明了的“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
西安機遇,說來就來
公元前2世紀,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 -- 絲綢之路,成為中西交通的紐帶。這條線路東起古都長安(即今日之西安),向西直貫中亞、西亞和歐洲,通過這條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絲綢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但是,這條當時全球最大的貿易線路,卻在公元600年由于波斯人與拜占庭帝國的戰爭戛然而止,使得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貿易斷裂長達千年之久。
現在,這條源自西安的絲綢之路又一次獲得新生。去年,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公布的《“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中,不僅將西安確定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而且將“支持西安建設國際陸港”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其實,在“一帶一路”出臺戰略之前,西安就已提前在2008年成立了“西安國際港務區”,正是今天的“西安國際內陸港”。
“西安國際內陸港”是西安執行“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中之重,而“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正是這個“重中之重”的棋局。“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 以大商道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陜西聯合商品交易中心、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股權眾籌交易中心、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黃金貴金屬交易中心、跨境結算平臺、以及西安國際港務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等 “七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為戰略藍圖,構建中國最大的新金融生態鏈。
西安國際港務區成立初衷是,在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西安,打造中國首個大型“國際內陸港”,將沿海國際港口多種港務功能在西安進行延伸,做沿海國際港口在西安的集中服務區。在其范圍,不僅具有普通物流園區的基本功能,還具有保稅、倉儲、海關、邊檢、商檢、檢疫、結匯銀行、保險公司、船務市場及船運代理等國際港口所具有的多種功能。
直擊貿易與金融痛點
作為各入駐企業的辦公場所,“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提供了一個極具超現實主義感的環境。整座“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為7棟高約一百米的建筑群體組成,項目由世界著名設計機構漢諾森承擔設計,
主視覺由象征著21世紀新絲綢之路的支點“橋”和象征著確保世界交易發展的“金印”的主樓構成。
“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希望在這里形成一個新金融生態鏈 -- 通過引導大宗商品交易、保險、基金、融資租賃、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進出口企業落戶,形成“千家金融企業、萬名金融精英”的聚集地,成為管理資產金額5000億人民幣、年利潤超過20億人民幣,以西安為中心,輻射全國、連通世界的物流金融中心。為此,邁科集團提出了一個關于“七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為主要內容的多層次、多渠道綜合交易與金融服務體系計劃,即大商道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陜西聯合商品交易中心、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股權眾籌交易中心、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黃金貴金屬交易中心、跨境結算平臺、以及西安國際港務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
實際上,邁科集團提供的這一交易與金融服務體系計劃,都一一奔著中國企業的痛點而去。以其中的大商道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大商道”)、跨境結算平臺為例:
所謂大商道,就是通過對大宗商品使用“互聯網+”的解決方案,形成全國最大的商品交易閉環的互聯生態,其橫貫電子交易平臺到倉儲物流平臺、再到融資結算平臺、信息數據平臺,以及風險控制、交易方式創新等每一個細分鏈環節。
以融資結算環節為例,眾所周知,當前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特別突出,而在大商道,這一問題可以迎刃而解。方法叫做“合同融資”。具體做法為,賣方交易商以現貨倉單位資源掛牌,買方交易商摘牌后,通過大商道簽訂電子交易合同,支付保證金,經過線上融資由銀行支付剩余貨款,完成現貨交易后,獲得現貨所有權并作為銀行融資項下擔保物,再通過后期銷售回款或者自有資金一次或多次贖回貨物。
至于跨境結算,用人民幣實行外貿結算,對于中國外貿企業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規避匯率風險。邁科集團本身也是陜西開辦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頭批企業之一,因此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入駐“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后,其可以在扶持平臺直接客戶及上下游客戶貿易的同時,整合境內外跨境結算渠道及優質資源,提供方跨境結算,實現多方共贏。目前,邁科集團已經聯合中國銀行,為各企業提供此項服務。
鍛造新金融生態鏈
“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的愿景,是一個相當龐大、大膽的計劃,一旦實現,不僅比肩上海自貿區,而且將在西部加速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進程。現在的問題是,“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要達成其愿景,首先需要的是各界企業共同來參與,并形成一個新金融的生態鏈,而“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又將如何給各企業帶來價值和發展機會?
區位優勢:按照“一帶一路”規劃,西安的定位是“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這就意味著西安與上海、深圳具備同樣的戰略高度。具體而言,西安將成為亞洲最大城際樞紐,西安至全國將開通最大規模物流配送和中轉。西安國際港務區是西安執行“一帶一路”戰略中重中之重,而“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正是這個“重中之重”的棋局,其勢必使所有參與企業分享到這場國家的戰略紅利。
政策優勢:電子商務和交易平臺既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朝陽產業,又是有著嚴格審批和監管制度的高門檻產業。這就意味著獲得準入的企業將享受到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支持措施。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對于入區的相關企業也有著更加切實的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作為“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中的任何企業,都同樣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優勢,保證自己的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創新優勢:“互聯網+”的應用,是對傳統市場、交易、文化的一次革命,是產業升級的創新途徑和強勁動力。最突出的創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突破和跨越作用。使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產業突破了傳統的樊籬和壁壘,在公開、公正、公平的交易平臺上同步交易,真正達成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和守信、安全、快捷、低成本的交易模式;二是聚集和帶動輻射作用。一方面,以商品交易為龍頭,帶動了產品要素等各環節的交易,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交易體系,這種交易體系有無限放大的效應,帶動了整個產業的升級和發展。另一方面,與商品交易相關的生產、交易、金融、物流、倉儲、保險等行業在此聚集,又帶動了所有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時,圍繞著“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現代服務業也將迎來發展機遇,對地方經濟起到促進作用。
按照“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的目標,到2020年,小鎮通過集約化引進15-20家銀行、300家左右貿易企業和進出口企業、100家左右融資租賃企業、300家“雙創”企業,并培育300家以上、輻射帶動周邊200家以上各類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保險、金融服務以及相關財務管理中介機構等,管理資產金額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年實現利稅超過20億元,形成一個“千家金融企業、萬名金融精英”的聚集地。
截至2016年9月底,項目招商簽約近86家企業,其中辦公面積300平米以下的進駐企業60家,辦公面積300 - 500平米的中型企業14家,500平米以上的大型企業12家,共租賃標準房源156套,面積合計37462.05平米。目前標準房源存量450套,存量面積186887.9平米。按套數核算,出租率為25.74%;按租賃面積核算,出租率為20.7%。在入駐企業中,不乏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國五礦集團、中糧集團等一批重量級企業。按照這樣的進度,未來的“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也一定會成為聯通世界、蜚聲國際的物流金融熱點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