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10月27日電 /美通社/ -- “家私烤”這一烤肉外賣品牌正如其名:讓人們可以實現在家里吃著烤肉、唱著歌的愿望。精致的烤爐,鮮美的食材,無論從品牌的形象還是到產品的包裝,每一個細節都凸顯家私烤認真的態度和對品質的追求,而這一選擇來自于家私烤的品牌理念 --“到家的美味,原本就是居家的藝術”。
“家私烤”初期獲得了來自星河互聯投資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經營團隊本著產品至上的餐飲人初心,結合互聯網外賣行業,不斷完善著線上和線下的用戶體驗,使烤肉突破傳統,成為更便捷更宜家的美食。
通過近1年的反復測試,打造出了如此新穎、便捷、宜家的精良產品,無論是三五好友的聚會,還是情侶間家庭用餐,節日里子女對親人的孝敬,孤獨時一個人的犒勞,郊野遠足的野炊,時尚躁動的派對,隨處可見家私烤的身影,家私烤線上平臺的食客好評,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尋求合作的個人和機構也是接踵而至。目前家私烤也是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已經通過了一輪融資,至于隨后的商業計劃,團隊負責人表示還不便透露。
“家私烤 ”團隊對于烤肉外賣市場“藍海”的判斷源于三個原因:
一是中國正在經歷全方位的消費升級,消費者正在從價格消費轉向價值消費;
二是餐飲在中國的消費場景正在發生改變,當下實體的經營模式過于沉重,要負擔的房租及人員成本是傳統餐飲的痛點,外賣的形式更能輕裝上陣,免去了不必要的開銷,從而降低了產品的客單價;
三是當下,餐飲O2O正如火如荼,已覆蓋西餐、中式快餐、火鍋等多種品類,但在烤肉領域尚屬空白。目前,線下烤肉店市場占有率高、翻臺率低、高峰期排隊等位的顧客多,烤肉外賣彌補了堂食的顯著缺點。而家私烤在目前市場上是第一家做烤肉外賣的品牌。
互聯網講究的不只是免費、流量、噱頭,更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思維、運營、管理。“傳統餐飲行業+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在現在今這個互聯網+時代并不稀奇,然而從對顧客需求的整體把控到產品細節的精致程度,成立僅4個月的家私烤團隊在商業上顯現出的成熟程度令人刮目相看。
可以說,打破傳統烤肉門店消費常態,將烤肉消費場景延伸至家庭、聚會等私人空間,就這一商業模式而言,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獨角獸”存在,而家私烤就是要成為這只“獨角獸”。
對傳統餐飲行業而言,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及裝修店面所需的費用架高了成本,導致其不得不將這些費用平攤到消費者身上。國內烤肉的整體價格相對偏高,人均消費價格在一百元以上。以北京為例,烤肉店的人均消費在100元左右,消費者吃到的食材僅30元左右,剩余70元扣除商家利潤全部消費在店面房租、服務員工資上。在家私烤團隊看來,這個價位屬于高消費餐飲,有點過高了,高品質的烤肉應該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消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家私烤家將最高昂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和店面裝修成本節約下來,既滿足了消費者足不出戶吃烤肉的需求,同時提供合理了的價格和優質的用餐體驗。剔除了店面房租、人員工資等高成本、高附加值的隱形消費,將企業毛利率壓縮在了 40% ,而正常情況下一家烤肉店的毛利最少可達到70% 。而家私烤的人均客單價在50元左右,口味正宗,肉質鮮美,及時配送,屬于大眾化平價消費。
除此之外,“家私烤”在自建的120平米的中央廚房解決了從產品采購到切配成半成品的問題,同時這個中央廚房亦可充當配送站點。除此之外,“家私烤”還在雙井擁有一個配送站點,是與其他實體門店合作的。“家私烤”創始人關梓辰透露,與其他品牌合作的站點,“家私烤”只需要占用3平米的地方就可以,且未來最多會自建1個配送站點,其他均采用合作的模式,這樣可以節省不少成本。標準化生產既保證了食材品質,又使配送方便快捷,讓烤肉也可以成為一種“快餐”。
在餐飲O2O的大潮中,講漂亮的故事、用噱頭吸引讀者的營銷手段最容易受人關注,但最終能夠帶來顧客沉淀價值的仍舊是企業對“內功”的修煉。在互聯網模式下,家私烤能否成為烤肉外送這個細分領域的“獨角獸”,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