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28日綜合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經走過了三年多的發展歷程,并逐漸形成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共識。三年多以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斷升溫,在政策聯通、投資、貿易、人文交流等領域都取得進展。
接下來,就讓我們用數據來展示目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績:
截至2016年年底,已有100多個國家表達了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和參與意愿,中國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近5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涵蓋互聯互通、產能、投資、經貿、金融、科技、社會、人文、民生、海洋等合作領域。
在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的背景下,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9478億美元,占同期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25.7%;服務進出口總額1222億美元,在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3.4個百分點。
據商務部數據,2017年一季度,我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43個國家有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合計29.5億美元,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14.4%,較去年同期上升5.4個百分點。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952份;完成營業額143.9億美元,同比增長4.7%,占同期總額的49.2%,已經占據半壁江山。
截至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2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總額達9822億元人民幣。中國建立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為境內外金融機構從事人民幣業務提供服務。
此外,中國每年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1萬多個政府獎學金名額,與有關國家在科技、文化、旅游、衛生等領域達成廣泛共識,為民間友好交往提供了便利和機遇。
除了上述數據外,全球多個國家也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表示歡迎,并提出了各自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相應計劃與愿景。
據媒體報道,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與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草原之路”、哈薩克斯坦“光明大道”、歐洲“容克投資計劃”、越南“兩廊一圈”等國家和地區的戰略規劃形成對接。不止于戰略對接,不少國家還希望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關鍵節點。波蘭曾表示力爭成為“一帶一路”物流中心;多哥希望成為“一帶一路”在西非地區的支點。
“中國在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時,發揮倡議和引導作用,秉持開放、包容的精神,鼓勵國際社會共同參與。規則不是由中國單方面制定、大家被動接受,而是在共同商議的基礎上由大家一同書寫。這樣的國際公共產品更具持續性。”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據外交部介紹,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這次論壇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以來,中方就此召開的規格最高的國際會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而本次論壇的舉行,也有望開辟“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局面,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邁上新臺階。
(綜合自中國改革報、人民日報、中國一帶一路網等)
(編輯:涂恬 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