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奔小康,道路先通暢。近年來,交通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先手棋”,為越來越多困難群眾打通了致富之路。但筆者通過深入農村實地調研發現,農村道路建設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村組道路配套設施建設滯后。投入資金有限,各種安全設施不完善,一些農村公路沒有設置警示牌、防護欄、防撞墻等安全設施,甚至在一些事故多發地段也不見任何警示標識,為村民出行安全埋下隱患。
二是村組道路規劃設計有缺陷。多數鄉村道路缺乏科學規劃,農戶通常在道路邊建造新房,“房路相間”的狀況十分突出,極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
三是村組道路普遍缺乏管理養護。鄉村公路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和專業的養護隊伍進行日常養護,通常由各村自行解決,多數村組公路基本處于無人管護、失養狀態。一些安全提醒、警示標識年久失修,或破壞損毀嚴重,修整養護沒及時跟上,影響通行安全。
四是村民交通法規意識普遍淡薄。村民大多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知之甚少,在駕車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闖紅燈、逆向行駛、占道駕駛等違章行為,超載、超速、搶道、占道行駛現象嚴重。
解決農村道路建設滯后問題,減少農村交通安全隱患,急需合力整治,要堅持規劃、建設、管理同步抓。
一是加強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要把修路作為助推村民致富的重要內容,加大農村道路資金投入,不斷完善安全設施。對新建農村公路要把安全設施建設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推進、同步驗收,把農村道路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納入法制軌道。對已建成的農村公路要積極完善防護、交通安全標識標線等配套設施,提高其整體安全性能,方便村民安全出行;對安全隱患突出的路段,要及時排查整改,逐步完善交通安全設施,消除事故隱患,改善農村道路通行條件。同時,積極發展農村公交車,拓展延伸公交車行駛路線,滿足群眾出行需要。
二是落實農村道路日常管護措施。要統籌解決管護資金缺乏問題,明確農村公路誰受益誰管護的責任,要讓各村干部成為本村交通安全管理員、信息員、宣傳員,加強對鄉村道路養護工作的監督檢查工作,管理與糾正機動車、電動車的違章行為,實現道路交通安全管護“全覆蓋”。縣、鎮建管部門和村兩委應加強對農村道路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發現交通隱患,及時予以處理。
三是強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要建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常態機制,采取城鄉部門聯動、上下齊抓共管模式,充分發揮鄉鎮交通安全辦公室、村(社區)基層組織的作用,調動村交通安全信息員的積極性,使廣大農村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四是加大農村交通違法懲處力度。縣、鎮交通管理部門應根據農村實際,合理布局警力,把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范圍延伸到鄉道村路。加大依法懲處力度,不定期查糾鄉村酒駕違法行為,對酒后駕駛違法行為嚴肅查處,形成有力震懾,努力把農村公路交通事故降到最低。
(作者:四川省內江市 文國云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