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購日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重要的購物形式。消費者在家可以“逛商店”,訂貨不會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能夠獲得較大量的商品信息量,可以買到本地沒有的商品。省時、省力、方便、快捷,是人們選擇網購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當前相關法律及產業結構的不平衡發展,大量的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著網購。
據悉,近日中消協發布了商品線上線下質量、價格調查報告,其中指出多數同個商品線下樣本價格明顯高于線上樣本價格;線下樣品與線上樣品價格差越大,線上樣品越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在此次調查的62對樣品中,有5對樣品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線上與線下采購價格差在30%以上的樣本有16對。抽檢也發現,電商折扣越多的商品質量越不穩定,折扣在9折以上的商品沒有檢測出質量問題,但折扣低于7折的“商場同款”出現質量問題的概率明顯升高。
大部分網購愛好者都曾被號稱“商場同款”的商品打動過,比如某電商平臺一款標價598元的T恤僅售98元,還是官方旗艦店。同樣的品牌、同樣的款式,價格只有商場的零頭,像這種低于商品原價這么多的情況顯然是不可信的。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網購“陷阱”是應該注意的呢?那些網購小技巧你都熟悉嗎?別急,隨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一起來看一下~
網購常見“陷阱”
1.宣傳陷阱
有些網店提供的產品說明夸大甚至虛假宣傳,消費者點擊進入之后,購買到的商品實物與網上看到的樣品不一致。
2.獎品陷阱
有些不法網站、網頁,往往利用巨額獎金或獎品誘惑吸引消費者瀏覽網頁,并購買其產品。
3.定金陷阱
不少商家會以交定金可享受低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并注明定金不退。
4.釣魚陷阱
一些網購過的消費者會收到商家發送的退款、促銷、物流、支付、紅包等信息,不少可直接點擊網址進入查閱,有“被釣魚”的可能。
5.“線下交易”陷阱
有不法分子以網購“線下交易”為名設下陷阱,謊稱“線下直接交易價格更低”等誘騙買家,等買家付款后便銷聲匿跡。
6.置格式條款
買貨容易退貨難,一些商家的購買合同采取格式化條款,對網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擔“三包”責任、沒有退換貨說明等。消費者購買了質量不好的產品,想換貨、維修或退貨時很難。
網購小技巧
1.查看商家信譽度 貨比三家
進一家網店首先查看商家店鋪動態得分,每一欄的評分都代表著買家對商家的滿意度,分數越高代表商家信譽度越好。另外在決定購買之前,最好將此商家與平時逛過的店鋪進行價格對比,貨比三家后再購買。
2.盡量購買銷量較多的
相對而言,銷量很多的質量一般還是不錯的。當然,這與你所買的產品也有關系,買小眾產品時銷量一般都不會太多,所以這條主要針對服裝類大眾產品而言。
3.關注店鋪商品評價
商品評價重點關注“圖片”和“3天以上的追評”, 先看追評和有圖片的那種評論,尤其圖片,分辨是商業照片還是店主自己拍的實物,而且還要注意圖片上的水印和店鋪名,因為很多店家都在盜用其他人制作的圖片。
追評一定是看間隔超過3天的那種,因為當天追加的也不太有參考性。
4.咨詢客服人員
可以根據情況詢問客服人員商品的信息、發貨時間、有無折扣或優惠活動及售后等問題,了解清楚后再決定是否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