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27日電(記者 涂恬 鄒紅)羊絨,素有“軟黃金”之名,作為一種稀有的動物纖維,以輕軟細膩、品質優良著稱,是公認的珍貴紡織原料,也被譽為“纖維皇后”。目前,全球主要的羊絨生產國有中國、蒙古、伊朗、印度、阿富汗和土耳其等,而在這些國家之中,中國羊絨無論是以產量計還是以質量論,都名列前茅,占據領軍地位。
作為中國羊絨的主要產地之一,內蒙古鄂爾多斯素來以羊絨聞名,羊絨產業的不斷壯大,不光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也令羊絨成為了鄂爾多斯的一張“名片”。近年來,鄂爾多斯羊絨還在不斷強化品牌建設,發力海外市場,讓中國羊絨走出“國際范兒”,相關舉措也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近日,記者就走訪了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的鄂爾多斯集團,就鄂爾多斯羊絨的“國際化之路”采訪了該集團的有關負責人。
資料顯示,鄂爾多斯集團誕生自1979年創立的伊克昭盟羊絨衫廠,經過38年的持續發展,已經從當初投資200多萬元以補償貿易方式建成的羊絨衫廠,壯大成為總資產超700億元、年銷售超400億元、員工4萬余人的地方領軍企業以及行業龍頭。
鄂爾多斯集團絨紡事業部針織二廠車間內(攝影: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說到鄂爾多斯品牌的發展,實際上我們一直堅持著‘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也就是內銷與外銷并重,” 內蒙古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白二云告訴記者,“在海外市場開拓方面,過去我們主要會給一些高端的國際品牌做代工,也會和一些海外的高端百貨店進行合作。近幾年,我們也加快了自有品牌在國外市場開發方面的步伐。”
內蒙古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白二云(攝影: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記者了解到,如今,鄂爾多斯集團已針對不同細分市場消費者的需求,逐步建立了全品牌家族。截至目前,集團旗下已經擁有包括頂級羊絨品牌“1436”、面向新興中產人群的時尚化國際化的“ERDOS”、面向成熟品質客群的專業化的“鄂爾多斯1980”、面向都市年輕客群的“BLUE ERDOS”在內的幾大細分產品線,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品牌價值已達880.66億元。
鄂爾多斯品牌服裝展示(攝影: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在品牌價值不斷提升的同時,品牌的“走出去”自然也就成為了企業密集思考的一項議題。據白二云介紹,以亞洲地區為例,鄂爾多斯集團目前在日本市場已經有所布局,在當地開設了包括頂級品牌“1436”在內的高端店,接下來根據公司整體布局,還將拓展美國、歐洲市場。放眼全球,鄂爾多斯羊絨也廣泛銷往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德國、荷蘭、瑞士、瑞典等歐洲國家,以及北美地區的美國、加拿大,和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等。
鄂爾多斯集團絨紡事業部紡紗車間內(供圖:鄂爾多斯集團)
在競爭激烈的海外市場,中國羊絨究竟能夠占據哪些優勢,從而幫助自己更好地參與競爭、積累口碑呢?對此,白二云認為,鄂爾多斯羊絨在原料方面,以及質量把控方面的優勢,或許可視作兩大強項。此外,在生產、加工、勞動成本方面,目前來看,比起發達國家市場,鄂爾多斯羊絨也仍然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這些都有利于國際市場的開拓。
“除了代工之外,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在海外市場逐漸增加自有品牌的份額,但品牌的經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數年的積累。”白二云說,“為了打造出國際認可的品牌,我們也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此外,針對不同的海外市場,我們也需要制定相應細分的推進策略。”
此外他表示,集團也會積極參與各大國際時裝周,并舉辦各類展會,同時在海外市場嘗試包括電商在內的新興渠道,借此將鄂爾多斯羊絨更好地推介到全球各地。
“如何根據海外市場各自的特點,做好電商等渠道的推廣,如何將線上線下結合,這些都是我們進一步拓展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白二云表示。
他還告訴記者,盡管在推進品牌的國際化時,可能需要根據不同市場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策略,但總體來說,也仍然需要注意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的一致性。
“比如在尺碼方面,亞洲人體型和歐美人確實有所不同,這個就需要進行調整,但在整體風格上,還是要保持一致。”白二云說,“此外我們也需要和不同國家的消費者進行更多的溝通,幫助他們了解羊絨、知道如何使用羊絨,并把羊絨作為一種高端產品的理念傳遞給他們。”
(編輯: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