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24日電(記者 田阿萌)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在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他“不知道”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有多遠,但導致危機的原因值得關注。
馬丁認為,一段時間經濟繁榮帶來的歡欣,導致了海曼明斯基所說的“旁氏融資”,即債務只能通過持續的資本收益來維持。當其停止時,恐慌隨之而來,這破壞了高杠桿的金融中介,大規模破產的威脅加劇了恐慌,政府被迫進行救援,懸而未決的債務和失去的信心使經濟陷入長期衰退。
他指出,我們仍在為上一場危機的后遺癥而苦苦掙扎,整體性的去杠桿很少,但通過削減借貸成本來使債務達到更可管理的水平,也減少了銀行和整個金融部門的杠桿率。如果全球利率大幅上漲,肯定會從一些可能的薄弱點中產生新的金融沖擊,但首先我們自己必須先“穩住了”。
馬丁表示,每周都有人告訴他下周會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如果很多人都這么說,那就不會造成危機,除非出現了一些意外的事情,比如爆發世界大戰或者其他不可能的事情。但目前來看,他認為這個可能性很低,“在今后三年很低”。
(編輯:程爾凡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