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17日電 為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著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投資環境,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日前,北京市政府印發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的意見》,進一步放寬科學技術服務、互聯網和信息服務、文化教育服務、金融服務、商務和旅游服務、健康醫療服務等六大重點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重點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引資。
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允許外商投資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行業;放寬外商投資建設工程設計企業的資質要求,取消外籍技術人員的比例要求;進一步降低投資性公司、人才中介機構的外資準入門檻;吸引更多外資法人銀行、保險公司在京發展,支持合資證券公司發展。
在生活性服務業方面,允許外商在特定區域(北京國家音樂產業基地、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投資音像制品制作業務;允許外商在文化娛樂業聚集的特定區域投資設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娛樂場所,不設投資比例限制;鼓勵外商投資旅游業,參與商業性旅游景區(景點)開發建設,投資旅游商品和設施;支持在我國境內合法設立的外國機構、外商投資企業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在京設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允許符合條件的國外研發藥品在京開展臨床試驗;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在京設立營利性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專業護理服務機構,提供多元化養老服務。
在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方面,主要包括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在京發展,鼓勵跨國公司研發設計、財務結算、集中采購、國際營銷、通關服務、資金集中運營等板塊在京實體運營。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在京開展研發創新,落實好外商投資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鼓勵外商投資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節能環保等高精尖產業。提升“三城一區”、城市副中心、中央商務區和金融街等重點區域利用外資水平。
為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北京將持續推進“多證合一”,精簡審批事項,縮短審批時限,全面推廣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表格、一窗受理”模式等方面進一步簡化外商投資企業辦事流程。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健全知識產權執法機制,嚴懲侵權違法行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企業監管方式,加強部門協同,注重事中事后監管,對信用優良的企業進行聯合激勵,制定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對各區營商環境開展評價,提升外商投資服務水平。
在提升為外籍人才服務水平方面,主要包括全面實施公安部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出入境政策措施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區的出入境措施便利外籍人才出入境。完善對符合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點領域發展需要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的認定和激勵政策,支持外籍人才在京發展。增加涉外醫療服務供給,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國際醫療保險,探索外籍人才社保繳納轉移接續機制,提升外籍人才社保服務水平。加快建設國際人才社區,為外籍人才創造便利的國際化工作生活環境,優化外籍人才生活服務四個方面內容。
(編輯:刁云嬌 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