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27日電(記者 刁云嬌) 4月26日,首部《中國PPP藍皮書:中國PPP行業發展報告(2017~2018)》在京發布。據了解,藍皮書由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擔任總顧問,凝結了行業內55位頂尖專家的心血和智慧,具有開創性指導意義和先驅影響力。
國內首部PPP行業專業指導性藍皮書發布現場。
全書分為一個總報告和政策篇、行業篇、金融篇、稅務篇、風控篇、專題篇六篇,另有兩個附錄,以及專家學者們的主題論文。書中指出,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國PPP項目入庫數量累計達到14059個,總投資合計17.74萬億元。而2018年是PPP模式的規范發展年、可持續發展年,規范、完善是關鍵詞,政策法律層面的頂層設計將加速推進,民間資本準入放寬,信息公開化與市場透明度進一步提高。
據悉,在藍皮書的編撰過程中,專家們潛心研究了PPP在中國30多年的發展,查閱了國內外大量行業專著,進行了數十次調研和座談。本書的主要數據、資料來源為國內權威部門、國內外智庫機構、大數據平臺發布的最新信息及統計數據,研究的案例來自行業PPP項目一線參與者的實踐,堪稱領域內最具權威的PPP行業專著。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馬海濤在致辭中表示,在中國PPP進入規范發展道路,政信研究院編寫出版了第一本中國PPP藍皮書。藍皮書的出版將奠定研究院在PPP研究當中的學術地位,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專業性引導,為相關部門的決策做參考。中國PPP行業藍皮書的問世,體現了努力開創新時代PPP改革新局面的勇于擔當的責任感、使命感,也體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指出,按照20年從事皮書的經驗,應該說從無到有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從有到好,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2018年PPP藍皮書已經在布局,希望2019年要開始籌劃。尤其是建立起數據采集的系統和平臺,真正把這部藍皮書的研創作為政信研究院民間智庫建設最重要的抓手,把這本藍皮書打造成行業的手頭必備工具書和重要智庫寶典。
在發布會上,本書執行主編之一、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院長安秀梅對藍皮書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介紹。該書主要創新之處在于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跟蹤國內PPP項目及行業的運作進展。縱觀我國PPP模式發展歷程,從早期對西方國家的亦步亦趨,到逐步獨立自主、創新開拓,形成獨具中國特色PPP模式,走出一條鮮明中國特色的PPP發展之路,呈現了大概以下的特點:一是外企逐步喪失競爭優勢,國企民營競爭優勢。二是PPP模式、運作方式逐漸成熟。三是PPP發展環境逐步改善,項目數量與投資規模逐年增長,發展態勢總體向好。本書針對民生領域八大行業——交通運輸、市政工程、環保、城鎮綜合開發、文旅、養老、教育、農業的PPP項目模式進行闡述,同時對政策、金融、稅務、風控等核心課題進行深入探討,起到了行業投資指南和工具箱的作用。安秀梅表示,2018-2019年中國PPP行業報告編撰工作已經啟動。
國投信達(北京)投資基金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峰從PPP實踐經驗方面做了分享,國投信達從2014年開始,在遵循國家法規的情況下就PPP實際操作進行了很多的實踐。今年1-4月份,國投信達集團接待和服務了將近30個省市自治區的縣級政府,針對各個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的生態環境、產業特色,提供了切實可行,量身定做化的方案,有效促進PPP項目的研究、探索與實際落地。
發布會期間還舉行了中央財經大學PPP智庫專家聘任儀式。至此,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專家人數達60余人,群策群力,為中國PPP行業的發展提供專業學術支持。
首部《中國PPP藍皮書:中國PPP行業發展報告(2017~2018)》的發布對整個PPP行業具有里程碑式指導意義,對行業發展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將引導PPP行業規范、健康、有序發展。在中國PPP藍皮書的指導下,PPP從業者將有典章可循、有方法可依,將更加集約地利用社會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時,中國PPP藍皮書也將為后續行業理論實踐研究提供范本和基礎,使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緊跟實踐需求,促使PPP行業理論研究向縱深發展,為我國PPP模式提供更加有高度、有深度的理論支持。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