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粉嫩在线播放,国产美女精品视频线播放,亚洲 最大 激情 欧美 在线,日韩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

【企業家談這四十年】王會生:改革是貫穿國投命運的主旋律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18-11-20 18:00:40

中國日報網11月20日電(記者 徐子茗)“國投本身就是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產物,國投的發展壯大也受益于改革開放。這些年,國投正是通過不斷地改革創新,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無到有,從國民經濟拾遺補缺的邊緣位置走到了國民經濟的主戰場。可以說,改革創新就是國投發展的永恒主題,國投的歷史就是改革的歷史,就是創新的歷史。”談及改革開放,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黨組書記、董事長王會生在接受中國日報網記者專訪時感嘆道。

因改革而生

王會生談到:“新生的國投,路該怎走?當時大家心里都沒有數,但的確憋了一股勁,那就是一定要把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辦好。”

國投是我國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創立和成長起來的國有投資控股公司。1988年,國務院實施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決定成立六大投資公司(能源、交通、原材料、機電輕紡、農業、林業)。經過六年發展,六大投資公司共投資了五六千個項目。“這些項目改變了過去政府對投資項目直接投資和全額貸款的行政管理,既支持了轉軌時期我們國家的建設,同時也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做出了探索。”王會生說。

1994年底,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再進一步,在六大投資公司基礎上成立了兩家企業,一個是國家開發銀行,另一個就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國投主要業務基礎就是承接了來自原國家六大專業投資公司劃轉的1000余個股權和債權項目。

“這批項目的總體特點是‘多小散差’,遍布全國各行業,中小型項目有765個,占比89%,不良資產近20億元,占劃轉資產的三分之一。大到二灘水電站這樣的項目,小到養甲魚、養鴕鳥這樣五萬、十萬的項目;大項目能直接和部長、省長去對話溝通,小項目連村長都找不到,情況錯綜復雜,股權關系難以確定,賬上又沒有一分錢。”王會生談到:“新生的國投,路該怎走?能干成什么樣?公司該如何定位?當時大家心里都沒有數,面臨著很多的爭議,但的確憋了一股勁,那就是一定要把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辦好。”

1995年國投成立之初,恰好是上個世紀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攻堅期,作為國有投資控股公司模式最早的唯一探路者,這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能否成功、能否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找準發展定位,能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創建一個新型國企,對于推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樣本意義。

1995年到2003年,是國投求生存、打基礎的“一次創業”階段。在這一階段,國投全面清理債權債務,努力收縮變現非主業資產和不良資產,同時大力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起母子公司管理體系,搭建了投資控股公司的基本框架,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調整站穩了腳跟,開啟了探索國有投資控股公司發展模式的征程,為后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靠改革發展

“二次創業”十年,國投逐步探索出了“資本經營和資產經營”相結合和“股權投資——股權管理——股權經營”的獨特運作模式。

2003年5月30日,國投黨組通過《關于振興國投,加快公司發展》的決議,提出“五年內成為國內一流的國家投資控股公司,十年內成為世界一流的投資控股公司”的戰略目標,國投通過一系列改革調整,開始了“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十年,國投逐步探索出了“資本經營和資產經營”相結合和“股權投資——股權管理——股權經營”的獨特運作模式,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資產規模和效益以年均兩位數的增幅快速增長,實現了規模擴張和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環。

在實業領域,國投堅決退出非主業資產,進一步加大主業投資力度,投資建成一大批重要的資源性、基礎性項目,包括具有世界級開發難度的四川雅礱江全流域水電基地、國投新疆羅布泊鉀肥項目、國投北疆電廠海水淡化循環經濟體等,在西南清潔水電開發、降低我國鉀肥對外依存度、海水淡化循環經濟發展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上,發揮了大作用,形成了大影響,并且壯大了國投自身發展的實力。

同時,國投金融板塊業務也在二次創業階段,從無到有,快速發展起來,基本完成了除銀行、保險以外的金融全牌照布局。“投資控股公司如果僅有實業的話,它就只是一個多元實業的產業控股公司,只有有了金融這個板塊,才能體現出投資控股公司對具有高流動性資源的駕馭能力。”王會生談到金融業務對投資控股公司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國投還承擔起了國有資產經營平臺任務,先后有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中國紡織物資(集團)總公司、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中國成套設備進口(集團)總公司、中國高新投資集團成功劃轉為國投的全資子公司。劃轉公司均按國投公司治理要求進行了改制,調整了組織機構,化解了財務風險,促進了中央企業的重組整合和國有經濟結構的調整。

從2003年到2012年,國投總資產增長了3倍多,利潤總額年均增長30%,經濟增加值增長9倍,圓滿實現了“二次創業”各項戰略目標。國投從成立之初國民經濟拾遺補缺的“替補角色”,發展成為國有投資控股公司發展模式探索實踐的“主力軍”,其“投資導向、結構調整和資本經營”的功能定位逐漸清晰,資本經營能力日益成熟。

做深化改革的排頭兵

王會生依然記得聽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時的情形:“這一刻,我們等了18年”,標志著國投從國民經濟拾遺補缺的邊緣位置走到了國民經濟的主戰場。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王會生依然記得聽到這個消息時的情形:“這一刻,我們等了18年”。對國投而言,這不僅是對其作為國有投資公司探索實踐的肯定,更是闊步開啟新征程的“指南針”,標志著國投從國民經濟拾遺補缺的邊緣位置走到了國民經濟的主戰場。

2014年,國投成為國有投資公司首批改革試點單位,圍繞“投資導向、結構調整和資本經營”的功能定位,大膽進取,銳意改革,試方向、試機制、試管理、試監督、強黨建,做深化國企改革的排頭兵,努力打造適宜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發展的體制機制,交出了亮麗的轉型成績單。

2018年10月19日,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召開,提出了下一步深化國企改革的“施工圖”,明確了國資國企改革六個“突出抓好”的核心任務。作為先行先試的試點單位,國投在相應多個領域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國投樣本和國投經驗。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國投服務于國家戰略、不斷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助力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競爭力。該退主動退,先后將旗下航運業務、煤炭板塊劃轉、移交給了其他央企。2012年至2016年,國投退出了320多個不符合發展方向的項目。

同時該進的積極進,國投創新投資融資方式,將產業投資基金作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途徑,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形成新動能。國投打造基金國家隊,發起設立了國家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軍民融合基金、水環境基金、央企扶貧基金等,引領帶動政府資本、社會資本規模近1600億元,幫助寧德時代、寒武紀芯片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成長為了行業獨角獸明星,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推進扶貧工作。同時成立國投生物、國投檢驗檢測、國投健康,積極布局生物燃料、質量檢測、健康養老等民生急需的領域。

“之所以選擇先進制造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軍民融合、水污染治理、生物制藥等領域作為基金投資重點領域,因為這是國家急需、民生急需且民營資本活躍的領域,是未來中國新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也是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的重要陣地。”王會生說。“為新興產業做導向,為美好生活補短板,是國投發展使命和責任。”

在改革授權經營體制方面,國投分類授權,為“總部”消腫,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沖在第一線,將子公司劃分為充分授權、部分授權、優化管理三類。其中,在國投電力、國投高新開展充分授權試點,選人用人、自主經營、薪酬分配等70多個原來由總部決策的事項“應放全放”。

在公司治理方面,國投同步推行股權董事制度,總部派出董事由兼職改為專職,做實子公司董事會,推動子公司董事會成為決策和責任主體,董事對決策終身負責,確保總部權限“放得下”,二級公司“接得住”。

放權不意味著“放羊”。相反,這對國投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國投建立了以審計為中心的大監督體系,將專業監督與職能監督、業務監督與紀檢監督結合,變“專科檢查”為“全科會診”,確保授權到哪里,監督就跟到哪里。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中,國投在基金領域做了有益的探索,國投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國投持股不超過40%,國有持股合計不超過49%,民營經濟和團隊持股不低于51%,這樣就形成了國資和民資力量的有效制衡。此外,目前國投系管理近1600億元管理基金,超過70%已投資金投向了民營企業。其中直接投資民營企業200多家,同時通過子基金間接支持了1800多家民營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

“從國投的實踐來看,以混合所有制為突破口的國企改革路徑走得通、行得穩,核心是要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要突破國有股‘一股獨大’的想法。”王會生說:“國企推進混合所有制的意義就在于,引入民企市場化的活力和機制,這不是你輸我贏,而是雙方共贏。”

關于抓好市場化經營機制,突出體現在人才使用上,國投高新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全都是‘脫軍裝’上戰場,就是實行市場化用工。

從而打開了薪酬空間,增強了活力和動力,吸引了業內高端人才和業務骨干的加盟。

同時,通過規范合伙協議條款,國投充分向基金管理公司投委會放權,投委會人員組成自主選擇,獨立專業化決策,責權利相統一,充分落實管理公司的市場主體地位;實施超額收益辦法,與市場接軌,出資人在收回本金并獲取門檻收益的前提下,基金管理團隊可獲得超額收益分成,使基金管理團隊與出資人形成利益共同體,激活團隊每一個人的創業精神。

從2003年到2017年,國投總資產、經營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年均增長達到14%,16%,20%,凈資產收益率一直保持在8%-10%左右。2018年,國投連續14年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業績考核A級,成為獲此殊榮的8家央企之一,且連續四個任期獲得業績優秀企業。

談及過往成績,王會生說:“國投的出生和發展都離不開改革,國投這些年之所以取得這些成績,背后收獲的寶貴經驗,就是永不止步的改革創新。我常說,如果說央企產業公司是國民經濟扛大包的‘脊梁’,那么國有投資公司,就是‘靈活的雙手’。在當前復雜的內部外形勢下,在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緊要關口,國投的改革創新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必須進一步發揮好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作用,在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國有資本投向,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在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交響曲中扮演更吃重的角色,起到更突出的作用。”

(編輯:李海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