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一片星辰大海,中資美元債只是冰山一角”——一位債市從業人員如此感嘆債券通“南向通”上線將為境內投資人帶來的歷史性機遇。
內地與香港的債券互聯互通“雙車道”將于9月24日通車。對于境內投資人來說,他們將迎來一次投資體系的全面升級。如果將視角從微觀市場主體跳出、拉遠,一個更為均衡的跨境資本流動場景即將到來。
業內人士認為,“南向通”或將成為對外債券投資主通道。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表示,對比傳統的對外投資渠道(QDII、RQDII、QDLP、QDIE等),“南向通”在投資和對沖方面都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累計額度。
“南向通”跨境資金凈流出額上限不超過年度總額度和每日額度。目前,年度總額度為5000億元等值人民幣,每日額度為200億元等值人民幣。央行可根據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對“南向通”年度總額度和每日額度進行調整。
“南向通”提供了哪些投資機會?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當前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中的港元和人民幣債券(“點心債”)的成交占比較大,機制也相對完善,預計在“南向通”開放初期,這兩類品種或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長期來看,以企業債為主的中資美元債或將成為更具潛力的品種。”明明說,這能夠豐富境內投資者的標的選擇,滿足不同的風險偏好。
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在中資離岸債券市場,92.94%為美元計價,以人民幣和歐元計價的分別為2.68%和2.77%。其中,每年約有50%中資美元債在港交所上市。明明表示,隨著“南向通”深入發展,香港的中資美元債市場或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境內機構“資產荒”現象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境內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有望迎來“新天地”。明明稱,由于中資美元債中,信用債占比較高,因此在投資時,機構對于風險對沖策略的需求或有所增加,從而提高對相關衍生品工具的需求,進而推動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
“南向通”的啟動,無疑將提高境內外債券市場聯動,推動我國債券市場“有進有出”。業內人士認為,長期來看,這有助于實現更均衡的跨境資本流動。
劉潔認為,“南向通”的推出,在短期內,會增加中資機構對外投資,降低資金凈流入壓力,減緩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在“南向通”框架下,機構將使用境內外幣資本進行對外投資。劉潔解釋稱,投資機構可以直接使用現有外幣資金,或者選擇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幣后投資離岸市場。這兩種方式均可以增加外幣資金流出,有助于在長期實現更加均衡的跨境資本流動。
記者 范子萌 編輯 陳羽
(范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