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酒的人,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故事。
有時,酒是友情的連接器?!伴_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唐代詩人孟浩然與好友臨窗舉杯、開懷暢飲,對恬靜秀美的田園風光的喜愛與淳樸真摯的情誼的珍視,都已融入杯中。
有時,酒是靈感的喚醒師。在文人墨客眼里,喝酒是創作的前奏。“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彼未笪暮捞K軾將酒視為“釣詩鉤”,醉后揮毫中涌動著一股豪情壯志。
自古暨今,與密友同席,抑或獨處,幾杯酒下肚,真性情自然流露。
豆瓣上“酒鬼種草拔草基地”小組擁有超過12萬的成員。年輕人紛紛分享自己與酒的緣分:“適當買醉拯救了我的精神內耗”“吃吃喝喝,解悶消愁”“最近愛上喝白酒”……
誠然,酒是情感的寄托物和連接器。尤其是從糧食中攝取精華的白酒,貫穿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酒文化和酒精神。從歷史深處走出來的白酒,如何歷久彌新?如何連通先進科技和美好生活?國臺正在探索答案。
穿越時間尺度的古法與新技
國臺勾調中心的實驗室,不過數十平米,醬酒一代宗師李興發大師的嫡傳弟子徐強嫻熟地把幾個小杯中的樣酒逐次倒進大杯,緩慢搖動之后,分出一小杯,輕抿一小口,細細品味。片刻后,又拿起一個小杯,注入大杯,重復調和品鑒。
“要想把酒勾好,就一定要把酒品好,加強品酒訓練,把自己變成‘酒香記憶卡’,這樣才能快速知道如何平衡取用酒的味道,我現在腦子里儲存有近百種以上的酒味道,還在不斷訓練,加強認知?!毙鞆妼ν降苷f。
每一瓶國臺酒,都是由幾十種乃至上百種不同年份、輪次、度數、典型體的優質基酒,由勾調大師歷經盤勾、調勾、品勾等多個環節,精心勾調而成。
時間與體感,是釀造的寶貴經驗。而要想讓白酒穿越時間,重塑新生,則離不開“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勇毅之氣。
“在智能釀造方面,我們是醬酒里面第一個‘吃螃蟹’的?!眹_酒業集團副總經理,中國醬酒勾調大師徐強說,“但智能釀造也離不開傳統工藝?!?/p>
如何將兩者巧妙連通?國臺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
1999年,現代中藥企業的領航者天士力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貴州省招商引資的號召,在收購一家老字號釀酒企業的基礎上,精心打造了國臺。1999年至2010年,國臺嚴格秉承茅臺鎮正宗大曲醬香釀造工藝——1年一個釀造周期、2次投糧、9 次蒸煮、8 次發酵、7 次取酒,持續積累各個主要工藝環節的技術參數,為探索智能化釀造打下基礎。
國臺智能化車間
從2011年開始,國臺經過10余年的探索,歷經5次迭代升級,已經把人工踩曲推進到機械制曲,把人工釀造推進到機械化、自動化,正全面實施智能化釀造,把傳統的存儲方式推進到數字化智能儲酒。天賦異稟的赤水河是醬酒的命脈和根基,在如今寸土寸金的赤水河沿線地區,國臺采用的上下雙層釀酒車間節約了近一半的土地,在業內實屬創新之舉。行業管理者和專家認為,國臺在醬酒領域推進數字賦能、綠色集約、智能釀造是比較早的,走得也是比較快的。
在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看來,將傳統釀造工藝與現代先進科技緊密融合,將工匠精神的基因植入數字化智能科技,國臺要打開過去做“糊涂酒”的“黑匣子”,破解傳統釀造技藝之謎。
據徐強介紹,國臺將傳統釀造的30道工序、165個環節細化為269個生產工藝環節和1071項指標,基本實現全程在線監測、收集、分析與控制,達到人工工匠在生產中所達到的質量效果。此外,借助天士力集團在藥物質量控制的優勢,聯合國家酒檢中心、中科院等權威機構,國臺推行了三級質控制體系,并通過品酒機器人和品酒師的搭配組合,更加有效地控制酒體的穩定性。
2021年,國臺酒莊一車間和懷酒二車間投產,基本實現全面自動化及大部分智能化,包括進糧、潤糧、上甑、蒸酒、接酒、攤晾、加曲、起堆、下窖等生產環節?!拔覀儗⒚總€環節做到最好,并記錄最佳數據,形成標準后嚴格執行。”徐強說道。
而判斷的標準離不開酒師的經驗沉淀。如今,國臺酒業集團資深酒師楊玉太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智能設備旁監管并檢驗每個環節的出品是否達到傳統工藝要求的質量,為其提供智力支持。對此,楊玉太解釋道:“我們的智能釀造,在形式上是智能的,但本質和內核還是遵循傳統工藝?!?/p>
國臺智能化車間
推進智能釀造后,對一線生產者而言,最大的變化在于生產環境和工作狀態?!耙郧?,不管嚴寒酷暑,我們都是背心加短褲,還要光著腳干活。一天下來大汗淋漓、疲憊不堪?!睏钣裉f道,“現在,我們都穿著統一的工服和工鞋,主要靠腦力,感覺輕松多了?!?/p>
這樣的改變,也是新入職的工人喜聞樂見的。據徐強介紹,新入職的高學歷工人經過培訓后易上手且留得住。國臺通過老酒師傳幫帶的方式,讓古法技藝后繼有人,將匠心精神代際傳承。為了千年酒脈更好地綿延發展,國臺秉承古法匠心并佐以數字化智能化創新,在追求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實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連通。
佳釀,為幸福作注
無論是沉淀期,還是后百億時期,打造“新名酒”,對質量的把控無疑永遠是重中之重?!拔覀兊幕浦辽僖嫖迥暌陨??!毙鞆娬f道,“每一款酒都是經過反復研究的?!睋榻B,目前國臺有四款品牌酒——國臺國標、國臺十五年、國臺龍酒和國臺醬酒?!霸谫|量上要精益求精,要從源頭處抓起。”
國臺酒的源頭在田間地頭。2009年,國臺開始在貴州推動高粱釀酒原糧基地建設,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三級管理模式,通過訂單方式,在保障原料供應的同時,滿足農戶的增收需求。此外,國臺還在距離貴州千里之外的河南,建立了國臺酒優質小麥基地。
農民慶祝豐收
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的農戶羅國金種植國臺酒用高粱已有四年之久。每年穩定的50畝訂單,隨著收購單價的上漲,他的年收入也不斷增長,今年達到了十多萬元。由于高粱的田間管理方便,他還同時在學校附近經營了文具店,多了一份收入。同在安龍縣的農戶李先銀自2017年起連年種植國臺酒用高粱。據他介紹,國臺每年免費提供種子和化肥,除了種植技術培訓外,遇到干旱或病蟲害等問題時,技術人員也是隨叫隨到。
每年的高粱豐收,就是羅國金和李先銀等農戶最高興的時候。這意味著家庭又將會有新的收入,孩子們的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錢袋子鼓起來的同時,腰桿子也挺了起來,不用背井離鄉,常與家人相伴,這種幸福感和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
而羅國金與國臺的緣分不止于高粱種植。農閑之際,與朋友聚餐時,開一瓶國臺酒,喝起來“感覺還不錯”,這是一位樸實的農民發自內心的感受。他也許還沒意識到自己的田地其實是國臺酒的“第一車間”,更不懂高粱如何脫胎換骨變身為甘美清澄的佳釀,但他知道喝酒的時刻是高興的、放松的,在與朋友天南地北胡吹亂侃時,深情厚誼都濃縮在一杯杯酒里。
自2019年與國臺酒相遇后,江蘇的消費者馬俊也變成了一個“國粉”。無論是宴請賓客還是節日送禮,甚至在家獨酌,他都自然而然地選擇國臺酒?!拔易畛:鹊木剖菄_十五年,口感比較柔和?!?/p>
今年11月初,他準備了一箱國臺國標宴請朋友。翌日,同席的人中就有兩位各訂購了5箱國標?!翱诟写_實不錯?!瘪R俊再次強調。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又舉了個例子:曾經有同事結婚,酒席上擺放的也是國臺酒。
婚宴上的國臺酒
2022年,國臺加速了對宴席市場的開拓,推出了一整套聚焦宴席市場的營銷政策,比如,只要宴席達到3桌,就贈送國臺大健康產品組合,包括C胞活力礦泉水、金士馬瑟蘭葡萄酒等,一站式解決消費者宴席需求。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臺已經累計開展規模宴席超10萬場,共計超78萬桌。換算下來,國臺已經與近千萬消費者進行品鑒聯動。
雙向奔赴,通達未來
“做活”消費者的培育,是白酒產業繞不開的議題。國臺酒業集團總經理張春新曾提出,從產業發展規律看,醬酒由行業熱、廠家熱、經銷商熱逐步向消費者熱傳導,由品類勢能驅動的發展向品牌競爭轉變。
以消費者為中心,國臺以品牌酒、文創酒、系列酒滿足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其中不乏與懷酒磨劍三年推出的新品“懷酒?經典”“懷酒?金獎1986紀念”,又比如近期亮相成都糖酒會和貴州酒博會的“國臺·二十四節氣酒”。做強主品、做高文創、做大系列酒,已經成為國臺產品結構的“一體兩翼”。
消費者與國臺酒
“我們希望國臺推出的每一款酒都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边@是徐強的希冀,也是對自己的鞭策,“如果消費者不滿意,我們就不斷改進,改到他滿意為止?!?/p>
釀酒人的耐性,也是國臺人的心性。
1999年到2007年,國臺專注釀酒存酒,低頭投入,尋源立本;八年沉淀后,迎來4年成長期,初步奠定產區、品類、行業地位及高端消費者認知,以“國臺現象”引發行業關注;2013年至2015年,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企業內部也進入擴投轉型期,國臺以二次創業的精神,建設國臺酒莊,實現產業升級、營銷創新;自2016年起,國臺持續提質量擴產能,拓市場細網絡,強品牌夯基礎。
2022年,有“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稱號的國臺,在中國酒類流通協會“華樽杯”企業品牌價值評測中,以1515.5億的品牌價值繼續保持中國白酒第十名,貴州白酒第三名的成績。
得益于以人為本、質量為先的長期主義理念,2021年,國臺實現含稅銷售額過百億的成績,品牌價值突破1000億。站在步入百億酒企陣營的新起點上,閆希軍提出了“打造中國新名酒”的目標。國臺計劃未來30年采用“兩步走”戰略:先用10年時間建立國臺中國新名酒的內涵體系,打造成中國新名酒;再經過20年的接續奮斗,到國臺50年時,躋身中國名酒之林,成為中國名酒。
此前,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指出,支持貴州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升級,發揮赤水河領域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這為貴州白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國臺融合傳統工藝的智能釀造增添了動力。依靠信息支撐、數字集成和智能分析,國臺把智能釀造推進到新階段,計劃轉型為新型工業化企業。
在張春新看來,中國白酒悠久的歷史性、內涵的融通性、價值的永續性、受眾的廣泛性、消費的高頻性、抗壓的堅韌性,無不彰顯和支撐著它的未來性。面對未來,國臺保持昂揚且穩健的進取姿態——2022年,國臺下沙投產,年擴產7000噸、年總投產1.7萬噸、規劃產能5.6萬噸,皆創下了歷史新高。
可以看見的是,從入局者到引航者的蝶變中,國臺始終順應消費者追求綠色、有機、健康的趨勢,以匠心釀造高品質白酒。
閆希軍曾用一個“通”字高度凝練國臺酒的品牌文化內涵——酒之彌符曰通,通天地,通身心,通隔閡,通人倫。后百億時代的新名酒征程,“通”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通”優質產品與國民情感,“通”歷史文化與美好生活,國臺的連通之道,使其在醬香酒同根生、百花放的盛景中獨樹一幟。
以其地靈,方臻上乘;因于人杰,美醁馳名。守正出新——對于一家站在“中國新名酒”征程啟點的企業來說,既是試煉,也是風帆。
文中圖片由國臺酒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