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億元
公募基金有望成為未來增量內資的主要來源,2023年公募資金凈流入A股市場規模或突破1萬億元。
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更多優質企業登陸科創板;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雙向開放……《關于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下稱“計劃報告”)多處著墨,進一步釋放出推動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清晰信號。
市場人士認為,基本面逐步修復、政策暖風拂面,疊加全面改革持續深化,共同提振資本市場發展信心。
經濟穩步回升
經濟長期向好是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石。當前消費需求、市場流通、工業生產、企業預期等向好,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給了資本市場平穩發展保障和底氣。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符合經濟運行走勢,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有望從估值端為市場平穩運行提供支持。計劃報告提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滿足宏觀經濟運行實際需要,穩定市場預期,防控金融風險。“考慮到降準對于提供長期流動性、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和支持實體經濟比較有效,今年仍有一定降準空間,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在中國股票投資框架里,核心資產在中長期具有非常好的成長性,在投資回報上可跑贏大盤。”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說,“這些板塊和投資機遇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相輔相成。隨著盈利持續改善,包括A股在內的中國股票市場仍有向上空間。”
被市場稱作“聰明錢”的外資瞄準了機會,早已動手。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外資積極參與境內股票市場,凈買入境內股票277億美元,創單月歷史新高。
科創板發展機遇可期
計劃報告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更多優質企業登陸科創板。
截至目前,科創板500余家公司已悉數披露2022年業績,科創板公司業績穩中有升,超八成公司實現盈利,七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市場人士認為,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下,科創板公司拿出這樣的年度成績單殊為不易,充分展現了我國科技創新企業的活力與韌性。
“注冊制推廣到全市場后,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將進一步提升,對科創資產的價格發現能力將進一步提高,也將進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多元體系,引導更多中長期資本流向科技創新領域。”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說。
“上交所將繼續深入推進科創板建設,不斷提升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和水平。”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總經理蔡建春介紹,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安排,鼓勵和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上市。繼續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功能,提升服務科創企業能級。持續優化市場生態建設,營造支持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完善科創指數系列布局,豐富ETF產品體系,便利中小投資者分享科創企業成長紅利。履行好監管主責主業,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堅決打擊市場亂象,切實維護市場秩序。
改革不止步,科創板創新聚集效應凸顯,未來潛力無限,機遇無限。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為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業界人士預期,以全面注冊制實施為契機,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將繼續走深走實,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
全面注冊制改革正促進基礎制度完善。華泰聯合證券表示,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夯實了直接融資體系的制度基石,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將進一步發揮,A股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與資金運轉效率有望提升,為資本與實體經濟的高質量循環提供強大動能。分析人士認為,資本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這種良性循環,將為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賦能。
全面注冊制改革將優化資本市場生態。“在退市環節,需完善退市配套措施和相應的轉板機制,暢通企業退市的后續融資通道。此外,需持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保障舉措,暢通多元化維權通道,并加重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政、刑事法律責任,大幅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說。
全面注冊制改革料引入更多增量資金。“實行全面注冊制后,機構投資者和中長線資金將變得愈發重要。”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認為,公募基金有望成為未來增量內資的主要來源,2023年公募資金凈流入A股市場規模或突破1萬億元。
(昝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