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華早報》發表題為《美國債務上限危機是美元霸權推動的魯莽政治結果》一文。
文章表示,目前,美國主權債券的風險等級被認為高于希臘主權債券,甚至,通過一年期信用違約互換合約對美國主權債務進行保險的成本,高出巴西和墨西哥的數倍。不同的是,美債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石,而巴西和墨西哥的信用評級則遠低于美國,希臘的評級更是處于“垃圾”級別。
在提高國家債務上限問題上,美國采取了魯莽的邊緣政策,尤其令投資者不安。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年初曾致信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告知國會美國即將達到債務上限,并希望國會能采取“非常措施”避免違約。美國財政部借款顧問委員會(Treasury Borrowing Advisory Committee)近日發出警告稱,任何延遲支付利息或本金的行為,都將是地震級別的事件,將削弱美國政府信用。
文章表示,自1917年以來,美國債務上限至少被提高過90多次。文章認為,在其他經濟體——尤其是發展中經濟體中,如果本國政客像美國一樣肆無忌憚地操縱國家金融體系,市場將做出遠為劇烈的反應。但對于美國,美元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美國從中獲益頗多,從而能夠為其巨額財政赤字提供資金,同時保持低利率和高資產價格。這也意味著美國政客能夠不為其魯莽的政策承擔責任。
文章提醒,為了避免造成更加重大的損失,魯莽也應該有度,尤其在當下,美國區域銀行承壓,信貸緊縮開始蔓延,未來利率政策不明朗,即使通過優先向債券持有人付款來避免違約,也會帶來巨大風險。
文章提出,目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民主黨和共和黨能達成一個可靠、長期的解決方案,以此穩固國家公共財政基礎,然而現狀卻是兩黨爭執不下,陷入政治鬧劇,令人難以置信。未來,如果債務上限淪為政治籌碼,那么美國所構成的風險將遠大于市場預期,同時也讓人開始懷疑,為避免災難性后果發生而建立的體系是否仍然能夠發揮作用。
文章最后表示,美元霸權給美國政客提供了太多魯莽行事的余地,未來,這些魯莽的行為將受到市場更加嚴厲的懲罰。
(編輯:曹靜 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