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虧了 氣要漲價了
這幾天,坊間上上下下多了不少有關中國石油的話題。
先是,中石油21日晚間公布了其2012年的年報。年報顯示公司雖然年收入增長9.6%,但凈利潤減少13.3%,原因是天然氣和煉油業務出現虧損。中石油因此喊冤:“一天少賺5000萬元”。
緊跟著,有媒體消息稱,從4月起,我國天然氣價格將進行大幅度上漲,其各地零售終端價格將達到3-3.5元/立方米區位,進而逼向4元大關。
再接著,有國內高端媒體刊發評論文章,題目是《請不要妖魔化“兩桶油”》,文章通過一番論證,得出了一個結論,叫做“中石油中石化不可能謀取暴利”。
這么幾件事,筆者不清楚它們之間是否是有著或深或淺的必然聯系,但是,筆者卻懂得這世上純粹的偶然肯定不多。
那篇文章為“中石油中石化不可能謀取暴利”給出了一個理由是:“作為央企,一方面‘兩桶油’的領導是政府任命的;另一方面作為國企,他們賺取再多利潤也很難全部裝到自己腰包。所以,他們一定不會為了多賺點錢去犯眾怒。”
這可說到點子上了,因為“領導是任命的”,因為“利潤不能全部裝到自己腰包”,所以“他們不會去多賺錢”。
這些言論,怎么越聽越不像是“市場化”。
因為,無論“央企”、“國企”,不都還是“企”么?那么,“企”去謀取利潤哪怕是“暴利”,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又有什么錯呢?更何況這些還都是上市公司,背后還有那么多的股東、股民,不為他們負責么?
其實,老百姓真正關心的,不是兩桶油是不是謀取了暴利,而是兩桶油以什么方式去牟取暴利。
這不,石油公司虧了,有關部門要給天然氣漲價了,巧了么?
大家都明白的是,現在我們的國家,走社會主義市場化的道路是明確的、堅定的。
其實,早在去年10月,國家就先后頒布了《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天然氣利用政策》,明確把天然氣價改列入“十二五”期間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
誠然,改革之路艱難漫長,市場化道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意識和輿論卻是應該先行的。
我們是不是該多一些“市場化”的聲音,是不是該多一些“市場化”的導向。
我們上面的部門,即使對“旗下企業”還有一些難以完結的“扶持、優惠”的行為,但是,又是不是該少一些“嬌慣、溺愛”的聲音。


- 馬航總裁:不會因客機失聯停飛波音777機隊
- 見死不救?澳政府拒絕澳航30億澳元貸款請求
- 黃碩:業界可共享打車軟件這張大餅
- 美媒:中國反腐令高檔白酒消費回歸理性
- 俄羅斯欲起草法案應對制裁:沒收歐美在俄資產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