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頻頻揮舞貿易保護大棒,我國無縫鋼管行業已經全部“中招”,陷入前所未有的出口困境之中。
記者日前從業內獲悉,就在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之后的兩個月內,中國企業正在積極準備相關材料應對歐委會的調查。
樹欲靜而風不止。業內人士擔憂,從近期的動態來看,歐盟延續了去年對華貿易的強硬風格,在反傾銷調查的同時很可能將在后期啟動反補貼調查。
挑戰
歐盟或將對我無縫鋼管增加反補貼調查
就在一個多月前,歐盟對我發起了2013年的第一起貿易救濟調查,“鋼鐵業”成為鎖定目標。2月16日,歐委會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無縫鋼管(直徑超過406.4毫米)發起反傾銷調查。2008年,歐委會曾對我無縫鋼管(直徑小于406.4毫米)發起反傾銷調查,仲裁稅率17.7%至39.2%。商務部數據顯示,初步統計,2012年我涉案產品(包括正在征稅的無縫鋼管產品)對歐出口額約為9153萬美元。
“目前我們正在和其他兩個企業一起給歐委會提交材料。”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國貿公司總經理劉文學在電話里說。他告訴記者,3月25日,接到歐委會通知,新冶鋼、誠德鋼管、揚州龍川三家企業作為其選中的抽樣企業,需要配合進行核查。
歐盟此次是應歐盟無縫鋼管業防御委員會的申請,對中國產大口徑無縫鋼管發起該項調查。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談判條款,中國目前仍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因此歐盟此次初步選定美國作為計算中國涉案產品正常價值的替代國。
劉文學說,目前被選中的抽樣企業都在積極地準備材料,根據歐委會的要求填寫書面資料,最晚要在5月2日提交。歐委會會根據提交的資料再選擇性地進行實地核查,初裁結果預計在11月份公布。3月初,為了積極應訴,在商務部指導下,中鋼協召集無縫鋼管行業內的主要廠家召開了有關會議,中鋼協也確定代表行業組織企業進行行業損害抗辯,新冶鋼、誠德鋼管、天津鋼管、揚州龍川四家企業配合鋼協代表行業參加損害抗辯。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歐盟很有可能在這個案件中也會增加“反補貼”調查,預計4月中旬就會明朗。“從2011年7月份以來,歐盟的反傾銷案件,一般都會伴隨反補貼調查,這次估計也不會有例外。”上述人士說。
他分析說,一旦增加反補貼調查,那么企業和政府就要花費大量精力來應付,反補貼的調查非常復雜,例如土地購買、稅收優惠、甚至一些政府鼓勵的技術改造等方面都會納入調查范圍內,而且對于反補貼的很多調查不需要客觀證據支持,可以憑借一些主觀來進行定性,增加了案件訴訟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