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商店涉嫌逃稅引發大辯論
晨報訊(記者 焦立坤)針對蘋果應用軟件商店是否涉嫌逃稅的問題,蘋果方面還沒有發出聲音,卻引發了外界的爭論。
最近,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會長何山公開稱,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存在逃稅、侵權、涉黃等多重違法問題。他指出,App
Store中有十幾萬個中文應用,該筆銷售收入卻從未向中國海關繳納關稅。他認為,App
Store中的應用軟件也屬于物品范疇。按照我國海關法的規定,進口物品要繳納關稅。
截至昨日晚間記者發稿,蘋果公司對此還沒有作出回應。不過,這種指責卻引發了外界尤其是果粉們的廣泛關注,更引起了一些專家的爭論。
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邱寶昌律師認為,這種新型的網絡支付方式跟以往的經營模式不同。但它是通過手機經由中國的網絡實現了交易行為,不管是在哪里結算的,交易行為發生在中國境內,蘋果公司從中獲利,有交易行為就應該交稅。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EMBA中心主任姜暉博士認為,蘋果應用商店其實就相當于一個網絡中介。既然是一種盈利模式,必然是要征稅的。
作為反方的北京市東易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虎則認為,App
Store并沒有把應用軟件運送到中國,而是消費者因為自用的目的自己把應用軟件通過互聯網“帶”到了國內。而這種形式即使“帶”的不是軟件,而是用于自用的物品,一般也屬于免征關稅的范圍。
另外還有分析指出,根據WTO的相關協定,只有有載體的軟件才需交關稅,蘋果AppStore下載不搭配機器就不必交稅。蘋果應用程序商店的軟件服務沒有實際的載體,海關監管估計鞭長莫及。
蘋果應用商店是一個怎樣的收費鏈條呢?據了解,首先開發者負責應用程序的開發,蘋果公司負責提供平臺和開發工具包。然后,用戶登錄應用商店并捆綁信用卡支付人民幣即可下載并使用。最后,支付公司將用戶支付的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再匯給美國蘋果公司,再由蘋果公司按3比7比例與開發者分成。據了解,蘋果App
Store由盧森堡的一家公司開發和經營。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這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產生的新問題。不只是蘋果,所有新興的在線支付平臺都面臨監管上的新課題。


- 馬航總裁:不會因客機失聯停飛波音777機隊
- 見死不救?澳政府拒絕澳航30億澳元貸款請求
- 黃碩:業界可共享打車軟件這張大餅
- 美媒:中國反腐令高檔白酒消費回歸理性
- 俄羅斯欲起草法案應對制裁:沒收歐美在俄資產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