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苦中作樂
記者:隨著國際化的深入,復星管理的資產也越來越多,復星高層是如何分工的,現有員工能否滿足國際化的需求呢?
郭廣昌: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復星的國際化團隊已經比較成規模了,全球投資的兩個專業團隊已經表現出很強的實力,投資的成績也開始顯現出來。與此同時,復星旗下的復星地產、復星醫藥、鼎睿再保險等這些投資平臺也打開了,未來我覺得這個投資格局會更加開闊。當然,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我們還需要積累經驗,特別是需要加強管理外籍投資人員的經驗。
在國際化方面,復星集團的高層分工也較明確。梁信軍溝通能力好,復星的許多投資項目他都在第一線,特別是前期的許多溝通;而汪群斌比較沉穩,他從復星醫藥上來以后,主要是負責抓公司的全面管理,也負責部分投資;而我的職責主要是補位,對于一家投資集團來說也需要一個“守門員”。
記者:20年來,復星不斷提出向GE、和記黃埔、伯克希爾·哈撒韋學習,近年又尋找到了凱雷、保德信等合作伙伴,這些公司對復星的影響和作用是什么呢?
郭廣昌:GE、和記黃埔和伯克希爾·哈撒韋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復星不斷吸收這些世界一流公司的先進經驗,但我們并不是分階段地模仿這些公司。同時復星學習但不是復制這些模型,我們一直在走復星自己的風格和道路。
復星的全球化道路是比較特別的,我們專注尋找優秀的合作伙伴,達到強強聯合的目的,畢竟在海外,遇到任何情況,都可以多幾個好朋友問問。凱雷和保德信是復星重要的合作伙伴,除了他們之外,復星對英國、希臘、法國和以色列的投資企業也是當作伙伴來考慮的,他們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國際化的“圈子”。
記者:在國際收購中,復星一般只占少部分股權,獲得成長收益但是沒有控制權,這種方式是否太保守了?
郭廣昌:有人說,復星的模式較為保守,目前所做的收購都未能改變行業格局。但我覺得復星小心謹慎一點有什么不好呢。我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就行,我們有時間。
2010年,復星開始國際化,第一個項目是地中海俱樂部,近期我們對其發起要約收購,主要還是為了在組織結構上,更有利于未來的中國戰略規劃和落實。其實很多事情仔細想想,我們投資的邏輯還是很清楚的。
我們做投資的,不會把投資分成控股、參股,然后就走極端的。投資要看團隊,要看具體的企業情況,我們可以參股,也可以控股,都是為了最有利于投資企業的發展。投資本身是專業的工作,但是它可以是很多元、很豐富的事情。
記者:從馬云,到民生電商,再到與依文一起拿下ST.JOHN公司,企業家互相之間的合作在復星的發展中顯現越來越多的作用,你是怎么看待企業家圈子的,這些“圈子”是否是中國動力的一部分?
郭廣昌:企業家之間信任的成本低一些。經過30年的發展,我們民營經濟到了這樣的高度,其實很多事情的確可以互補的,沒有什么特別的。我們和企業家之間互動,更多還是希望為民營經濟多發一些聲音,多做一些代表民營經濟健康形象的事情,比如上海世博會民營企業館,大家一起為商業的生態健康做點事。
企業家有不同的專業優勢,不分國有和民營。比如服裝投資,我會問問周成建(上海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消費類的投資,我們向葛文耀(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請教。
我說中國動力的時候,表面是經濟,根本的是人,是這批還在努力工作的企業家,也包括我們政府里積極工作的官員,還有許多普普通通要改變自己命運的中國人。這些人在一起,成為一個很大的力量。我們的國際化要服務這批人的需要,同時我們要幫助這些人更好地對接世界資源。
記者:太極一直是您喜歡的運動,除此之外還會有些什么休閑活動,工作和生活節奏是怎樣的?
郭廣昌:最近學學書法,寫得不好,純粹休閑。看書時間比較少,有時翻翻稻盛和夫的書。我太太最近推薦我看看莫言,我還沒有來得及翻。
生活節奏就八個字,忙里偷閑,苦中作樂。8月初我去了Club Med桂林度假村,和家人一起去的,體會了這個項目的成功細節,一舉兩得,這不是很好嘛。工作和生活沒有必要那么對立,永遠都不要走極端。


- 馬航總裁:不會因客機失聯停飛波音777機隊
- 見死不救?澳政府拒絕澳航30億澳元貸款請求
- 黃碩:業界可共享打車軟件這張大餅
- 美媒:中國反腐令高檔白酒消費回歸理性
- 俄羅斯欲起草法案應對制裁:沒收歐美在俄資產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