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2.8億港幣買雞缸杯喝茶:想吸口仙氣
【延伸閱讀】
紐約隨筆:富豪在美國“撒錢”引爭議 需思量
2014-06-26 10:49:01
中新社紐約6月25日電 (記者 李洋)最近有一知名富豪前來美國“撒錢”,以賑濟紐約窮人為名,本應是讓美國公眾開心、令美國當局愉悅的事情,不料卻在紐約內外引發了較大爭議。一件看上去目的明確的慈善活動,為何會出現如此復雜的情況?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還要說一說深諳“撒錢”之道的美國富豪是怎么做的。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幾乎與他同時在做慈善活動,服務目標對象群體也差不多,都是美國窮人和無家可歸者。然而無論是克林頓為公益組織蓋房子,還是前去為無家可歸者設置的健康中心視察,都沒有引發特別的爭論。
縱觀這些活動,克林頓并沒有刻意把自己置于活動的中心位置,而是通過自身影響力宣傳公益組織,同時倡導政府助力、社會救濟的理念,當然也不忘提醒一下人們自己擔任總統時取得的政績,可謂一舉多得。
也許有人會說,克林頓是美國前總統,在美國名氣和影響力要大得多,怎可相提并論。其實,克林頓作慈善并非全然沒有顧忌,除了事先仔細考慮,也要時時提防被加注“1%”標簽。
如今,“富豪”這個詞在美國并不得人心。雖然克林頓事實上已身為富豪——《紐約時報》指克林頓夫婦身家過億——但克林頓還是對“富豪”的稱呼避之不及,并特別強調現在的資產并不影響對貧困問題的判斷。
希拉里稍早前為家族資產辯解,共和黨仍緊追不舍。曾經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是名副其實的富豪,在2012年選戰期間被歸入“1%富豪陣營”,慘遭失敗。
紐約在經過“占領華爾街”運動——“99%的民眾對抗1%富豪”的洗禮后,雖然華爾街的金融巨鱷并未從根本上撼動,但尋求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風高調的富豪如若行善動機不純,很快就會被置于聚光燈下供人圍觀。
在這里,名氣低一點的富豪“撒錢”,一般是以創意取勝。如富豪杰森·布茲在美國各地藏錢,讓民眾“尋寶”。他本月也來紐約藏錢,花樣也不斷翻新,在吸引眼球的同時送了錢。雖然有些樂子,實則意義不大。
名氣大的富豪“撒錢”,則著眼于后世,有長遠的目光。這其中的顯赫人物便是洛克菲勒。他一生捐出巨額資產用于慈善事業,教育、醫學、文化等諸多領域皆有所成。蓋茨等人正在效法洛克菲勒,意圖在慈善史上留名。
美國是發展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紐約更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里的窮人和無家可歸者的眼光更為“挑剔”。如富豪們未能深諳在這里“撒錢”的藝術,僅從一味宣傳個人的角度出發、以區區一場活動吸引眼球,與當地民眾取向不合,最后的結果大概是顯而易見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