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亞洲交易所對滬港股市互通試點又喜又懼
【延伸閱讀】
境外媒體:“滬港通”助推中國金融改革
2014-04-16 07:45:54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4月10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崗(右二)在新聞發布會上。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參考消息網4月16日報道港媒稱,滬港通,或所謂的“直通車”計劃準備于6個月內啟動,是中國開放資本賬戶邁出的一大步。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4日報道,滬港通使跨境雙向資本流動得以實現,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人們期待已久的一大舉措。到目前為止,人民幣自由化主要把重點放在經常賬戶,尤其是貿易和直接投資上。自去年領導層換屆以來,改革步伐顯著加快。最新的滬港通計劃是中國政府以驚人速度出臺的眾多新措施之一。
這一計劃也是緩解投資者對迄今難以觸及中國資產的渴望的第一步。首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很快將成為上佳的“連接橋”,它一頭連接將獲得直接接觸中國股市的渠道的全球投資者,另一頭連接熱衷于實現資產多元化的大批內地儲蓄者。
開放股票交易將給合格境外和境內機構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途徑。“互認”計劃的啟動也近在眼前。該計劃將允許駐香港的共同基金向內地投資者募集資金,反之亦然。所有這一切都是中國樂于在經濟對外開放的旅程中試驗不同政策選項的例證。
“直通車”計劃是前進勢頭兇猛且沒有倒車齒輪的中國更大規模的改革列車的組成部分。有一點必須明確,中國開放資本賬戶是一段不可逆轉的旅程,就像在過去幾年中飛速發展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一樣。
投資者應為一路上的顛簸做好準備,但不應阻止他們參與這一中國市場自由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前面道路上的收獲將使這趟旅程變得物有所值。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14日報道,花了大約十年時間,但滬港“直通車”終于要來了。根據近日發布的公告,兩地投資者將可交易在對方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股票。這是在承認香港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關鍵作用,且又朝實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邁出了一步。
除金融界外,還有許多行業都在問這個問題:是香港拉高中國內地的標準,還是中國內地拉低香港的標準呢?
更有意思的問題是將有多少資金流出中國。在2007年啟動“直通車”計劃的失敗嘗試中,由于預期會出現搶購潮,香港股市在兩個月內飆升了45%。當時,內地的估價比香港的估價要高得多,因此資金會流出使價格趨同。
如今,香港股價略高于內地,這說明雙方幾乎都沒有被壓抑的需求。因此近日的公告只導致兩地股市略有上漲。
北京富有改革精神的領導人選擇在沒有來自市場的壓力時推進允許人民幣升值等重大措施。這有助于解釋為何“直通車”計劃在2007年失敗了但似乎必將于今年10月啟動。上海的失敗使承認以下兩點成為可能:香港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保有中國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能將資金困在國內的時代正一去不復返。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5日報道稱,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警告市場參與者,跨境股票交易計劃規定的額度用完后不要指望會上調,盡管有人抱怨上限太低。
他們稱它是直通車,但這項允許內地人有限擁有香港股票——反之亦然——的最新計劃不像我們曾乘坐過的直通車。
乘坐由上海發車的真正的直通車,你在上海火車站上車,在上海就已經通過了香港邊檢,然后一路飛馳直抵香港紅磡火車站。然后你會開始納悶,為何從紅磡坐車回家的短短路程要花掉差不多的時間——現在交通堵塞嚴重——讓你心煩意亂。
可是,有了這個新的股票直接交易協議,你能坐的還是慢車,這種車每個村莊都停,讓你納悶為何有人會認為這種車相較于馬是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