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奇:美聯儲正在導演又一場災禍

耶魯大學教授,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日前撰文稱,美聯儲(FED)正走在一條類似的“高危”道路上。
他在為美國主流財經媒體供稿時寫道:
在12月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美聯儲只是同各種形容詞來修飾如何討論未來加息,卻沒有精確的行動。并在加息的方式上冠以“耐心”二字。
這樣的做法讓人想起2004-2006年間模棱兩可的政策姿態,后者讓經濟和市場都誤入歧途。無獨有偶,美聯儲在把利率下調至45年低位1%后,美股股市在本世紀初出現崩盤,美聯儲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及時讓貨幣政策正常化。而在最終開始加息的階段,其動作又顯得十分緩慢。
在2004年6月之后的兩年里,FOMC分17次(每次25基點)將利率從1%上調至5.25%,與此同時,房產和信貸市場泡沫很快擴張,引發了過度的家庭開支,個人儲蓄急劇下降,同時經常帳赤字問題嚴重,失衡造成的崩潰隨即而至。
時至今日,美聯儲似乎在翻一個類似的錯誤,而這次的錯誤可能更為嚴重——錯判了當前的經濟形勢。
在通縮威脅隱現的環境中,美聯儲有了在更長時間內維持低利率政策的借口。更為重要的是,美聯儲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已擴充5倍不止。雖然美聯儲已停止購債,但仍不愿減少持債量。同時美聯儲將量化寬松(QE)的接力棒移交至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手中。
泡沫橫行制造了天大的危險,近期股市和匯市的巨幅波動即可見一斑,當然更為明顯的還是油價的崩盤。既然市場已充斥著“易燃物”,只要些許火星就能引爆市場危機。
全球央行已迷路,陷入危機后的零息政策無法自拔,全球央行并沒有拿出重新掌控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策略。政策杠桿,無論是基準利率和資產負債表,都仍處在非常規時期的狀態,即便危機時刻早已過去。
雖然這些舉措在刺激金融市場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但卻未能治愈發達國家經濟的頑疾,低于均值的增長和通縮風險始終威脅著各國經濟。
央行切實需要的是新舉措,應該盡可能將招致危機的政策正常化,金融市場當然會反應劇烈,但央行的存在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如果他們無法直面市場波動真正并對經濟環境所需的要素提供條件,那么央行的作用究竟在哪?
相關報道


- 埃博拉感染病例已近2萬 死亡人數達7588
- 菲律賓慶圣誕節為期全球最長 9月就開始慶祝
- 中國空間技術有望助力泰國農業發展 泰方寄予厚望
-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因呼吸困難被緊急送醫
- 第三屆安倍內閣今啟動 新防衛相中谷元支持修憲


- 埃博拉感染病例已近2萬 死亡人數達7588
- 菲律賓慶圣誕節為期全球最長 9月就開始慶祝
- 中國空間技術有望助力泰國農業發展 泰方寄予厚望
-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因呼吸困難被緊急送醫
- 第三屆安倍內閣今啟動 新防衛相中谷元支持修憲


- 美版甄嬛傳縮至6集 孫儷兩集弄死個對手?
- 第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名單出爐
- 吳鎮宇確定不參演《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心永遠在一起!”
- 周杰倫《哎呦,不錯哦》專輯封面曝光
- 《匆匆那年》破4.5億奪2014賀歲檔前半程票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