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超六成危險產品來自中國 歐盟發預警
報道認為,銷售活動向線上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加大了執法難度。造假者通過快遞將少量貨品送到國內或國外的單個買家手中,而無需借助中間人和可追蹤的集裝箱貨運。
雖然目前尚無關于網絡侵權問題嚴重程度的調查,但中國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表示,去年其從旗下的網絡交易平臺淘寶上撤除了8700萬種“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品。
專攻網絡侵權問題的達拉斯調查員羅布-霍爾姆斯表示:“過去,我們會在洛杉磯、達拉斯、邁阿密或紐約突擊檢查一間裝滿假貨的倉庫;如今,由于中國出境物流已經如此發達,造假者每次只寄送一件假貨?!?/p>
報道稱,這種假貨運輸的分散化使得造假者更加難以追蹤。由此導致的必然結果是,反造假的工作變得更加安全了,至少對美國的律師來說。
紐約律師布賴恩-布羅卡特回憶道:“過去,堅尼街和唐人街簡直就像是狂野西部。當你去到那里進行收繳時,黑幫會聚集起來。你總是會擔心,有人會突然拔出一支槍。”
他繼續說道:“我記得曾有人引爆過一枚威力不大的炸彈。有一名律師倒下了:他其實是被刀刺傷的。”
專家們指出,打擊中國造假問題時遇到的最難以克服的阻礙或許是,中國對行政強制執行方式的依賴,以及在追究刑事責任方面高得令人卻步的門檻。
國際反假聯盟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除非警方能夠證明假貨的銷售或者庫存金額超過了一定數目——對生產者是人民幣5萬元,對經銷商是人民幣15萬元——對侵權人的處罰將僅限于罰款,而不適用監禁。
由于證明一個造假者達到了刑事處罰門檻將占用寶貴的調查資源,此類涉案金額要求有時會促使警方轉而尋求其他懲處途徑。沒有了監禁的威脅,造假者即便被罰了款,也很有可能重操舊業。克拉克表示,如果不加強刑事執法力度,造假行業很可能仍將根深蒂固地存在下去。
得克薩斯的調查員霍爾姆斯表示,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即對假貨的大部分需求來自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
他說:“中國不會生產我們不需要的東西。”霍爾姆斯介紹稱,在達拉斯郊區的社區聚會上,“足球媽媽”們會借機銷售在網上購買的冒牌手袋。“我所說的是我稱為絕望主婦的那類人。他們是現代犯罪的新面孔”。[詳細]
(2014-02-14 07:5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