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蘋果智能手表滯銷戳破偽需求
經濟觀察網 楊陽/文據第三方市場研究公司Slice估計,到六月中旬,蘋果手表的總銷量僅為279萬塊。這與iPhone6在今年第二季度5300萬銷量相比,幾乎可以說是“失敗”。
最早,當筆者質疑“智能手表”的實用性、很多智能設備都是偽需求的時候,一位創業者曾經立刻跳起來說:“這是蘋果,它可以重新定義一個產品,也可以開創一個行業!”
現在,兩個月只有279萬塊,就連蘋果自己都稱之為“不夠高”的銷量是否可以說明,即便是蘋果也不能扭轉“偽需求”呢?
智能手表原本承載著一些列的美好:可以檢測你的心跳、體溫……可以在手機上有短信的時候得到通知,可以直接解鎖房間門,可以做登機牌,可以遠程看視頻……當然,只要你不嫌費眼睛。但仔細想想,其實這些功能大多是手機功能的附庸,如果你用蘋果手表回復微信,對不起,你只能發表情。或許未來可以有語音輸入,那么需要更強大的電池來支持高耗電的數據傳輸,但手表那小巧輕薄的身材對此又是個很大的阻礙。
當然,這些并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所在,讓人覺得華而不實的還有蘋果手表高昂的價格——除非這是它價值中最大比重的份額:裝逼格。
擁有蘋果智能手表的用戶從來沒有炫耀其功能多么令人喜出望外,他們只是在吃飯的時候可能會讓帶著手表的那只手刻意在餐盤上劃出個不必要的弧度;在公共汽車上,一位戴了蘋果手表的人的右臂一直搭在自己的左肩膀上——這不僅令人想起在六七十年代物質短缺的時候,如果你擁有一塊上海牌手表,就一定要找個地方把自己的胳膊“掛”起來露出手腕來給別人看。而到了前不久,王思聰則把蘋果手表戴在自己的兩條狗身上來炫富。
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那些智能硬件的創業者們。
智能家居和智能硬件就像兩個被打了雞血的行業在瘋狂吸引著創業者和瘋狂的錢。但很多項目只是在原有的硬件上裝個WIFI,然后用手機上的APP可以操縱開關和功率。
這是真正的智能硬件么?在筆者看來它們只不過是安裝了WIFI遙控的硬件,跟“智能”一點邊都沾不上——倒更有一種“賈府吃茄子”的感覺:如果你真想吃茄子就會直接炒著吃或者用芝麻醬涼拌了來吃,而像紅樓夢里賈府吃茄子那樣油煎油炸還要拿許多只雞來腌它,賈府根本就不是想吃茄子,最終吃的也不是茄子,而是“范兒”,是“排場”。
還有一個更可怕的口號:未來讓一切都互聯起來。
這個想法的最初源頭是不是谷歌安卓操作系統的開發者筆者不記得了,但看起來一切都在向著這個大方向發展:電器制造商們似乎要把自己的產品都改成安卓系統,以便通過遠程可以遙控。你會這樣使用電器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廣大消費者中會使用這個功能的比例又有多少?
這樣的思路顯然不符合廣大廠商——從芯片到制造再到銷售們的利益,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們就是靠著一些人們可能永遠都用不上的閑置功能才能提價,賺取超額利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