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國家出手救市是成熟資本市場的標志
在投資者對市場再次產生恐懼和彷徨之時,在市場出現極端行情的時候,作為國家、監管層和行業協會有必要急時站出來發聲,必要的時候就應該出來救市,這在國外成熟市場并非沒有先例,國家出手救市也是成熟資本市場的重要標志。如果一味的噤聲,什么都讓市場去猜測,那么最終的結果恐怕誰也承擔不起。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監管層似乎還從來沒有因為市場下跌而連夜釋放三大利好消息,或許是因為本輪的暴跌過于慘烈,或許是因為監管層也意識到現在是需要自己站出來說話的時候了。同時,2015年6月30日中國基金業協會更是直白地發表倡議書稱,機會往往是跌出來的。市場經過近期大幅調整,風險收益比得以改善,估值回歸投資區間,新的結構性行情正在醞釀,為成熟理性投資者蘊藏了難得的投資良機。這里我主要談三點:
第一,監管層在市場危急時刻應該有所作為。監管層2015年7月1日連夜三記大招,如強制平倉將不是惟一控制風險的標準等,其中兩融新規被認為是最大的利好。擴大券商融資渠道能夠為市場引入增量資金,有利于券商的市場發展和行業發展,兩融管理辦法修訂對兩融業務和市場影響中性偏積極。監管層這樣的重磅利好組合拳實際上就是一系列救市政策中的一個環節,意味著A股反彈號角正式吹響。目前,政策底已經很明顯了,后市殺跌空間已經不大了。
監管層近日來的行動,一方面說明A股市場的確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如果任由其自由發展下去,情況將會更加不可收拾。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的證券監管機構還有擔當的,讓大家見識到監管層在市場危急時刻還是有所作為的,這肯定有助于市場信心的恢復。
第二,監管層救市應表現出更多的誠意。不論是調降交易結算費用、兩融管理新規出臺、擴大證券公司融資渠道等,都表現出管理層想要救市的意圖,但是誠意卻顯然不夠。 一方面出在出臺一些所謂的利好,一方面卻在審核江蘇銀行等大盤股的IPO,據說還有多家銀行和券商在排隊等待IPO,這樣的情況怎么可能不令投資者感到擔心。
投資和融資是資本市場的兩大重要功能,因此IPO發行并沒有錯。但是在現在市場如此疲弱的情況下,能否減緩一下發行節奏和審核的節奏,讓市場有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大家現在不只是在看證監會在說什么,也是在看證監會究竟在怎么做,究竟能否出臺一些實質性的利好,否則會給人一種誠意不足的感覺。
最后,呼吁各家股市投機機構在追求自身利益時要兼顧他人利益。切不可見利忘義、竭澤而漁,更不要非理性恐慌、盲目"踩踏"市場。要積極踐行成熟、理性、專業的投資文化,繼續發揚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精神風采,勇于擔起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責任與使命。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特約經濟學家,近期出版《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