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
A股市場連續十幾個交易日暴跌,出現了千股跌停的盤面,市值蒸發21萬億元,戶均損失超過40萬。很多股民認為與其跟著震蕩的大盤指數一起“心跳回憶”,還不一定賺錢,不如回歸更加穩健保險的投資產品,因而保本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也重回了投資者的視野中。
不過,在經歷過“雙降”和央行重啟逆回購、股市震蕩等變化后,銀率網理財投資分析師閆杰表示,預計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將有所回落。
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下滑
普益財富于7月7日發布的《銀行理財市場季報》(2015年2季度)顯示,今年二季度,共有19474款銀行理財產品,其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5.12%。而現在最高預期收益率的產品共有1255款,其最高預期收益率達到6.00%及以上,占比6.44%,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呈現較明顯的下滑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到期的理財產品中,共有122款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其中來自外資銀行的產品1款,來自城商銀行的產品3款,4款來自農商銀行,28款來自國有銀行,股份銀行有86款。
某國有銀行的一位理財經理表示,由于不同的理財產品所對接的標的不同,因而安全性、預期收益與最終收益也不同。一般來說,結構型理財產品對接的標的種類較多,可能包括股票、基金、商品等項目,購買前需要對對應的標的有所了解。
這位理財經理表示,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資產配置來選擇產品。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應當選擇保本型或部分保本型理財產品,雖然收益可能低于凈值類產品,但本金是安全的。
貨幣基金:“4時代”一去難返
6月16日,“出世”兩年的“寶寶”類基金的明星產品余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98%,此后余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直線下滑,截至發稿顯示為3.40%。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才是常態,余額寶短期內恐再難回到“4時代”。
閆杰表示,銀行理財產品與貨幣基金相似度較高,因而和銀行理財產品一樣,貨幣基金受貨幣流動性影響較大。
此前央行重啟逆回購并下調中標利率,為中短期資金提供了流動性。而6月28日的“雙降”政策釋放了長期流動性,因而未來貨幣基金在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收益率也將回落。
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截至7月2日,市場上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平均為4.32%。與2013年多只基金收益率在8%以上的輝煌相比已大幅下降。一位固收分析師表示,貨幣基金同質化嚴重、投資標的單一是其收益拉不開檔次的主要原因。
雖然預期收益率仍將保持低位,但一位業內人士建議,市場上仍有收益保持在6%以上的產品可供選擇,投資者應盡量選擇長期收益較為穩健、定期收益高的產品以獲得更豐厚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