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斌圣:2015互聯網行業四大關鍵詞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圣教授在會上分享了他對2015年互聯網行業的觀察和思考。
他提到,“2015年互聯網領域第一個關鍵詞就是O2O。去年的O2O是最如火如荼的一年,排在前一千名的APP,O2O的比例從27%增加到44%。過去一年,當然也是O2O相對比較困難的一年。雖然大浪淘沙,死掉相當多的企業,有的人甚至認為90%的O2O企業卻死掉,但我覺得活下來的反而‘基因很好’。”
他說,在O2O領域,對于物流、配送、后臺這些線下能力的打造和積累已經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
從這幾年的格局來看,京東在實體領域的配送物流能力還是使得它在激烈的電商競爭中具有某些優勢。菜鳥以及阿里巴巴和海爾合作的日日順,都證明未來是線上、線能力的結合,而不是割裂。海爾這樣一家傳統企業,或者是制造型企業,都有機會在O2O的領域內走得很遠,其他的企業也有機會。所以實體企業沒有必要妄自菲薄,因為它們在之前所沉淀的資源完全可以發揮作用,關鍵是怎么把這些連接起來。
滕斌圣還說,“2015年互聯網領域第二關鍵詞是創客和平臺。”
很多傳統企業都已經開始著力把自己打造成所謂的創客平臺,比如海爾。這個風險極高,現在說成敗還過早,但這非常值得關注。
在一家傳統的制造型企業,能夠把金字塔反轉過來,這在人類的商業史上幾乎沒有先例。中國的企業的確在這個大時代做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在很多領域是更領先的,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用一個常見的圖形來分析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它是分為四個不同層次的。下面是傳播環節,第二個是商,第三個是供應鏈,第四是整個組織結構的搭建。
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可以在任何一個層面上發生,金字塔的整體是活的,并不是只有頂端才產生創新,每一層都有。這種創新可以帶來的結果就是顛覆原來的巨頭。因為你是從斜刺里殺進來的。互聯網時代有一句名言“顛覆你的絕對不是同行,一定是外來物種”。只有外來物種可以顛覆原來的整個物種,競爭者之間只是削弱、只是搶市場份額,沒有辦法把你完全干掉。有了微信,可以把支付寶的牢不可破的江山加以瓜分,這就是典型的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它是從斜刺里過來的。到了最高的層面就跟創客和平臺有關,企業是有機會變成小平臺的。我不同意某種觀點認為平臺只有BAT可以玩兒。
滕斌圣認為,“第三個關鍵詞就是共享和生態。”
國家的“十三五”規劃有五個新的發展關鍵詞,最后一個就是共享。“十三五”規劃里的“共享”主要是讓全民共同分享到改革發展的紅利。我們所說的共享是怎樣把已經有的資源更好地利用起來,而不只是擁有。
中國經濟現在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剩余產能。滕斌圣提出,共享有機會幫助我們解決剩余產能的問題。但同時,用共享的方式,對傳統格局的沖擊會很大。
顯然,中國企業未來還是要在自身的商業模式的設計上向世界水平靠攏,學習優秀企業的內功。如果未來是屬于平臺的時代、是屬于生態的時代、是屬于共享的時代,企業在獲得了切入點以后,就有機會拓展到其他領域。在現在的生態圈里,完全可能用資本的力量整合各種資源,高舉高打。
滕斌圣說,“最后一個關鍵詞是BAT。”
周鴻祎曾,“現在的互聯網時代是屬于你們的,是創業者的,但是,它也是屬于BAT的,但歸根到底是屬于BAT的。不要以為作為創業者,世界是我們的,因為世界是屬于BAT的。”
而在滕斌圣看來,這個觀點是可以商榷的。一方面它說出了一部分現實,似乎現在的競爭格局就是比較早地選擇陣營。但他覺得這種格局并不是一直這樣,或者他并不認為趨勢會加強。也許眼前有這樣一種感覺,但他相信未來一定有相當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會變成獨立的,有自己獨到的東西。從一個小平臺開始,打造自己的生態圈,最后能夠站立住。不管是樂視,還是京東、360他們是有機會的,而第三陣營的互聯網公司也同樣有機會。
“我們正處在真正意義上的百花齊放時代。在中國歷史上,春秋以后就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時代。兩千年一輪回,我們又回到這樣一個可以用自己的獨立方式做事的時代,我覺得這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