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期間,范女士一家在北京溫榆河邊露營。受訪者供圖
詩意樂章詠美景,清雅旋律抒春意。這個清明假期,春日主題演出齊登場,致敬自然與人文的交融。走進北京藝術中心音樂廳、國家大劇院,“‘詩音雅樂’北京民族樂團室內樂音樂會”用詩意旋律勾勒春意綿長,“維也納交響樂團音樂會”“‘人間四月天’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音樂會”等演出為觀眾“解鎖”更多春日浪漫驚喜。
清明假期期間,上海顧村公園櫻花島上,游客在觀賞國風漢服快閃表演。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個清明假期,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文旅產品的創新為節日賦予新活力,“非遺+”旅行、“新中式”旅行繪就假日消費新圖景。
在河南洛陽,“漢服+音樂+牡丹”打造出一場場沉浸式文化盛宴;在北京玉淵潭公園,“櫻花有戲”帶游客欣賞《大鬧天宮》等皮影戲;在蘇州黎里古鎮,傳統建筑與春日花海相映成趣;在浙江紹興,“清明上河游園會”中越劇表演閃耀全場;在上海顧村公園,花燈巡游、國風表演共同打造出“櫻花互動樂園”……多地近日營造互動式的節俗體驗新場景,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為游客帶來別具一格的新體驗。
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游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清明假期,短途深度游、文化體驗游帶動消費熱點不斷涌現,文旅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各地應因勢利導,充分發掘春季獨特資源和優勢,把“文旅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
(人民網記者郭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