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碩:城鄉均衡發展須盡快落到實處

怎么讓城市和農村同樣富裕又干凈?必須建立本地區的生態補償機制,讓城市有效反哺農村。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市長周乃翔表示,當前,城鄉統籌發展最需要做的是給農民生態補償。(2013年3月14日 新華社)
不可否認,由于政策和體制的關系,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那種以資源消耗為主導的傳統工業促進了城市的發展與繁榮,而農村則相對落后。在國家對環保工作高度重視的當下,產業政策的調整制約了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發展,如今的農村如果想獲得發展壯大必須獨辟蹊徑,那條脫胎于城市模式的傳統工業之路現在看來顯然走不通了。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城市反哺農村”就顯得十分必要。
其實,從建國之初開始,我國就一直再走一條以城市為重點的崛起之路。在巨大的城鄉差別面前,不僅農村為城市工業發展提供了豐富地資源,在背負各項稅費的前提下,農民還為城市居民提供了糧食等諸多農副產品。即使同樣面臨自然災害的威脅,絕大多數情況下也是以犧牲農村、農民和農村的利益來保護城市的安全。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沒有農村的犧牲就沒有城市的發展,農村是城市繁榮的大后方。
近年來,我國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口號,這種和諧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指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平穩,更包括城鄉的均衡發展。我們知道,判斷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僅要看城市的實力,同時也要看農村的發展,那種“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的現狀顯然不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終極目標。因此,“城市反哺農村”的做法不僅應該,而且還不能僅僅局限于生態反哺,要通過一系列的財政和政策扶持,盡快使農村“強壯筋骨”,使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共同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獲得均衡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工惠農、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因此,如何出臺“城市反哺農村”的相關政策及其細則并盡快落實就成了當務之急,只不過我們需要清醒認識的是,讓“城市反哺農村”,促進城市與農村的均衡發展不是一種施舍,所謂“反哺”就意味著對曾經付出的感恩。所以,面對中國的實際情況,“城市反哺農村”不僅是一種民族情感和社會道義,而且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作者簡介:黃碩,中國日報網評論員,央視網經濟臺財經評論員,和訊網專欄作家,陳復生基金理事,媒體人,北京自由撰稿人和時事評論員。他在BBC中文網、聯合早報網、明報、China Daily(中國日報)及其網站、Global Times(環球時報)、China.org.cn(中國網)等國內外多家媒體上發表時評文章,并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的China Drive節目中對熱點話題進行點評。作者郵箱:larryhuangshuo@163.com


- "小龍女"被騙100萬成龍被騙300萬 盤點被騙錢的明星(圖)
- 劉翔婚后首次亮相否認妻子葛天懷孕 明年舉行婚禮
- 國產片頻頻亮相國際電影節 憑的都是關系?
- 趙薇曬女兒睡覺萌照 小四月長睫毛迷人(圖)
- 保羅沃克41歲冥壽 愛女好友齊催淚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