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降溫 未來將如何?
中國日報網11月26日電(信蓮)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25日報道,中國上海、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滬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啟動。盡管目前滬港通交投“遇冷降溫”、不及預期,但從長遠來看,這項機制有著廣泛層面的意義,以及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滬港通未來仍可期。
報道稱,國際投資者上周開始有機會做一項全新的投資——無需取得專門牌照,就可以直接投資中國上海股市,每日總投資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
然而,當機會到來的時候,許多人卻不肯出手。在滬港通啟動5天后,僅有43億美元資金通過該機制流入中國內地。
反過來,內地投資者對購買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更是顯得毫無熱情。港股通每日投資限額為105億元人民幣(合17億美元),但上周五只使用了不到2%。
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Charles Li)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滬港通甫一推出成交就如此冷清,的確讓他“略感失望”,但他敦促投資者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分析人士也紛紛強調這項跨境連通機制在更廣泛層面的意義,表示起步時期出現問題不表明整個項目注定會失敗。
滬港通允許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全球投資者自由、方便地進入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標志著中國朝著將國內股票市場融入全球交易體系邁出了一步。
“每個人之前都希望第一天起就順順利利的,現在則把注意力轉向今后如何發展,”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亞洲區市場結構主管杰茜卡?莫里森(Jessica Morrison)表示。
許多采取多頭策略的基金到目前還沒有進入滬港通。相關稅率在項目啟動前的那個周五才明確下來,這讓許多基金經理對滬港通啟動沒有做好準備。
在監管和法規方面,也還有許多問題尚未得到解決,這也限制了一些機構投資者在早期參與交易。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將部分決定新投資需求多快能出現。
對早期交易火爆的預期可能還建立在一種錯誤的假設上,即認為投資者會向滬港通傾注大量資金,利用在兩地上市的股票的差價謀利。
今年4月建立滬港通機制的消息剛出來時,兩地上市公司的A股價格低于港股價格,為可以進入兩地股市的投資者提供了套利的可能。然而,到滬港通正式啟動時,此類公司的A股價格已高于港股價格,這可能也降低了投資的沖動。
眼下的一個問題是,各大股市指數提供商——包括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和富時集團(FTSE)等——是否認為,滬港通是中國股市在市場準入方面的一大進步,使得它們可以將A股納入全球基準指數。只要它們這樣做,就將促使追蹤這些指數的基金管理公司將大量新資金配置到中國市場——目前唯有借道滬港通才能做到這一點。
“作為橋梁的建造者,我們最關心的是,橋建好了,它是安全可靠的,它可以通行了,”李小加在他的博客中寫道,“隨著人們越來越熟悉它,有了更多的理由去過橋,客流量必然就會增加。總體上看,這是一項長期機制,我們不應太過關注最初的流量。”
昨日,滬港通展示了它有望成為一條重要的新投資通道的潛力。上周五,中國央行(PBoC)自2012年來首次下調基準利率。股市應聲大漲,恒生指數(Hang Seng)和上證綜指(Shanghai Composite)漲幅均接近2%,而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ang Seng China Enterprises Index)——上漲了3.8%。
不同于上周五的冷清,周一經由滬港通渠道的投資活動大為升溫,流入內地的資金達60億元人民幣。但南下購買港股的交易清淡,早盤訂單額不足1000萬美元。作為中國內地股市的主力軍,散戶投資者可能關注滬市的大漲行情——地產、保險和券商股在降息后漲幅都達到兩位數。
這次行情的很大不同在于,鑒于滬港“直通車”的開通,國際投資者現在也能順勢從A股大漲中獲益。
相關報道


- IS疑遭外國情報機構滲透 懸賞5000美金找線人
- 埃博拉埋尸工棄尸 抗議領不到高危補貼
- 調查:越南或將是下一個奢侈品消費大國
- 奧巴馬民意支持率跌至39% 接近就職以來最低水平
- 俄羅斯稱弗格森騷亂暴露美國國內人權問題“嚴峻”


- IS疑遭外國情報機構滲透 懸賞5000美金找線人
- 埃博拉埋尸工棄尸 抗議領不到高危補貼
- 調查:越南或將是下一個奢侈品消費大國
- 奧巴馬民意支持率跌至39% 接近就職以來最低水平
- 俄羅斯稱弗格森騷亂暴露美國國內人權問題“嚴峻”